新形勢下財富管理的變與不變 從以產品爲中心轉向以客戶爲中心

8月17日,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聯合主辦的“2024資產管理年會”在上海隆重舉行。在大類資產配置及財富管理主題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們以“新形勢下財富管理的變與不變”爲主題,對當前財富管理行業的新變化與新趨勢展開交流,並就資管機構如何控制風險、爲客戶創造價值進行了討論。

會上,結合所在機構的實踐,平安理財首席配置投資官陳芳,中信銀行上海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陳君,興業證券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鄭可棟,中信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執行總經理魏星、螞蟻集團財富事業羣產品總監金惜墨等嘉賓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新形勢下的變與不變

隨着中國經濟轉型,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也在隨之調整。陳芳表示,“不管對機構還是個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資產負債表。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居民的資產負債表正處於調整修復的階段,對應財富管理行業也處於調整轉型的階段。”

在陳君看來,新形勢下財富管理的“不變”是指雖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總體來講“不變”的是居民財富和財富管理行業規模在增長。另外一個“不變”是指低利率環境下,居民穩健類資產配置的大方向沒有變化。

他進一步指出,財富管理的“變”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財富管理應該是廣義而非狹義,要從原來的以產品爲中心轉向以客戶爲中心。從未來趨勢來看,銀行財富管理在產品端是紅海,但爲客戶服務是“無止境藍海”。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運用使得銀行等財富管理機構服務客戶的能力、邊界都發生了變化。技術升級後,財富管理行業可以更好地或者有更廣闊的渠道來服務“全量客戶”。

“這兩年大家對於整個財富管理的體驗,肯定還是有比較大的壓力,好像客戶買了很多不同的品類,但體驗感都不是特別好。”鄭可棟坦言,當前產品層面的壓力主要由兩個問題導致。

一是愈發複雜多變的基本面。“從過去兩到三年最大的感受,大家發現整個世界也好、市場也好,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比如去年這個時候市場就在探討美聯儲降息的問題,但今年到這個時候也還在探討。”二是過去幾年市場快速擴容導致的估值泡沫。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一估值消化的過程或許會比較漫長。“原來是增量市場,現在整個市場變成存量市場甚至是減量市場,所以大家原先追逐的資產現在難免就會面臨資金流承接的問題。”

談及財富管理,離不開宏觀、微觀經濟形勢的變化。陳芳認爲,當前國內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期,在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新質生產力將成爲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財富管理行業近年來的發展趨勢,與居民對於收入預期的不確定性和產品需求偏好發生變化的情況相匹配,市場也反映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所下降,低波動的固收產品比較受歡迎,而高波動的含權產品規模則有所縮降。

從收益率數據來看,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美林時鐘仍然奏效。今年上半年公募中長期純債基金的年化收益率5.15%,過去三年是3.3%。可以看到,5.15%相對於過去三年的平均水平3.3%來說,收益的增幅達到50%,今年上半年是妥妥的債券牛市;偏股混合基金指數在今年上半年虧了約5個百分點,但紅利策略表現優秀,整個權益市場呈現分化的格局。

從結構來看,不管是公募基金還是銀行理財目前都已邁過了30萬億的大關,但主要增量源於貨幣類和固收類。主動的權益公募規模約爲3.5萬億,今年上半年淨贖回4千多億,銀行理財混合類和權益類的產品規模有所縮降。從上述趨勢來看,居民對於低波動的固收產品表現出明顯的偏好,對於高波動含權產品的熱度則有所下降。

陳芳進一步分析指出,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開始下滑,固收類的公募基金從1989年13萬億增長至1997年31萬億,大概增長了近140%,而同期權益類公募基金的規模也是下滑的。但當日本的十年國債收益率觸及2%以下的時候,含權類的公募基金則迎來了快速發展。“日本公募基金的發展歷程,不管是對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應該都有所啓示。”

以客戶爲中心的發展趨勢

針對財富管理髮展的新趨勢,以客戶爲中心是與會嘉賓的共識。鄭可棟認爲,以客戶爲中心是財富管理的原點,多元配置較爲關鍵。他表示,“單一資產很難幫助客戶穿越週期,我們近兩年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從單一資產往多資產做遷移,希望依靠分散來改善客戶的持有體驗。同時多元資產配置的關鍵詞是配置,我們很擔心客戶把多元資產配置做成了多元資產輪動,因爲今年是一個明顯的宏觀定價市場,各方預期相互交織,一旦輪動錯的話壓力是比較大的。”

此外,降低一線員工學習成本也有利於多元資產策略的落地。“我們是券商,服務很大一部分的客戶是一線的投資顧問,他們服務客戶的過程壓力很大,需要做很多培訓的工作。如果把原來的α切換爲新的β,把一個β往多個β換,多元資產策略的穩定性更好,也更易理解,同時也能有效降低員工學習成本,進而帶動這一理念爲客戶所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公募基金費率下調廣受關注。金惜墨表示:“作爲公募基金公司的上下游,代銷機構,我們和他們共同承擔了成本,我們認爲這不是一件壞事。”她指出,一方面,費用的降低本質上是讓利投資者的過程,這一點和螞蟻一直以來讓利消費者的投資理念是非常契合的,螞蟻基金成立到現在,做了很多收入讓利給客戶的事情。螞蟻從銷售開始,最開始對所有品類的基金申購費用實施1折,今年上半年對所有申購費用的讓利達到了18億。

從結果來看,螞蟻財富平臺的做法並沒有影響到整體的用戶數和規模增長。金惜墨表示:“客戶獲利了以後,更信賴我們平臺,更信賴今天的財富管理業務,所以這是正向循環的事。”另一方面,“讓利消費者”也倒逼着整個行業更多從買方的視角考慮這些問題,推動企業往前走。雖然在收入上有短期的降低,但整個行業更往長期來看,只有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幫助用戶長期持有,一定會在過程中獲得更多健康的增長。

陳君強調,財富管理機構需要給客戶提供有溫度的“新型陪伴”才能做好客戶服務,具體來看主要有三點:首先,財富管理機構給客戶做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的解決方案,要從客戶的需求出發,幫助解決客戶資產和負債等在內的多方面需求。財富管理機構的責任是解決客戶的需求和痛點,而不是過於強調聚焦自身優勢。

第二,財富管理機構要更多關注客戶整體的生命週期,給客戶提供長期陪伴。比如現在包括中信銀行等在內的財富管理機構,就關注客戶從學生時代,到後面成家立業,再到子女的教育,甚至到未來的退休、養老,提供適配客戶全生命週期的財富管理服務。

第三點,隨着中國步入“長壽社會”,財富管理機構在跟客戶交互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當下,而且要看重長遠。財富管理機構有責任、有義務面對未來社會長壽化的趨勢,要跟客戶做更多交互,幫助投資者做更科學的財富規劃。

陳芳認爲,資管機構踐行絕對收益理念體現了三重價值:面向客戶端,能夠切實理解投資者的真實需求,實際上客戶希望持有一個產品,在合理的時間能夠獲得絕對收益,並且控制下行的風險,最終實現保值增值;面向機構端,資管機構追求的是健康可持續的AUM,這纔是機構的內在價值;面向投資端,巴菲特說投資的第一原則“保證本金安全、避免虧損”,這背後體現的就是投資的專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