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本報記者 丁怡婷

“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累計增長35%”“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成爲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能源結構更綠、供應韌性更強、產業體系更新、治理基礎更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介紹,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能源結構更綠。非化石能源供給提速,“十四五”前3年的年均增量是“十三五”的1.4倍,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年均提高0.7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

供應韌性更強。2023年煤炭、油氣等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48.3億噸標準煤。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目前超過30億千瓦。近年來原油產量穩定在2億噸水平,天然氣產量連續7年每年增長超100億立方米。

產業體系更新。新能源發電技術保持世界領先。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智能微電網推動“源網荷儲”融合發展,虛擬電廠引導電力用戶高效、主動參與需求響應。

治理基礎更實。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穩步建設,能源領域自然壟斷環節監管制度更加健全,綠色電力證書、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等政策機制深入實施。

“十四五”以來,我國能源供給規模增長近20%,有力保障了經濟和民生需要。隨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預計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能源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

如何統籌能源安全和低碳轉型,穩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章建華說,一方面,做好消費側節能降碳的“減法”。貫徹落實《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深入實施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行動,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持續推動用能方式轉型升級,深入推動工業、建築、交通、農業等領域電能替代,增強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保障能力,到2025年建成充電基礎設施1200萬臺左右,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爭取提高到30%左右。

另一方面,做好供給側非化石能源提質擴量的“加法”。加大非化石能源開發力度,統籌推進核電、水電、新能源開發利用。加強系統調節能力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同時,要以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爲抓手,促進綠電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推動能源需求增量更多由非化石能源滿足。

新能源消納需求增加,我國將推進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升和網源協調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到領跑的跨越,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超過全球的一半。

“這得益於廣闊的市場空間、積極的政策支持、及時的政策調整、廣泛的市場參與、持續的技術創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李創軍介紹,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電力需求體量巨大,新增裝機需求旺盛;可再生能源法頒佈實施後,逐步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和監管體系;我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市場化程度高、民營企業活躍、市場競爭充分、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隨着新能源發展提速,截至4月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超過11億千瓦、同比增長約38%,消納需求大幅增加。針對如何提升電力系統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杜忠明表示,將加快推進新能源配套電網項目建設,今年着力推動33項重點項目建成投產、37項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爲新能源消納提供有力支撐。

在此基礎上,還將積極推進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升和網源協調發展,充分發揮電網資源配置平臺作用,提升省間互濟和資源共享能力。“提升大電網消納能力的同時,將加強配電網建設改造,打造堅強靈活網架,提升智能化水平,完善調度運行機制。”杜忠明說,到2025年,配電網將具備5億千瓦左右分佈式新能源接入能力。

李創軍介紹,爲了更好促進新能源發展,還將積極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形成更加及時反應電力供需的分時價格信號,通過價格信號引導用戶在新能源大發時段多用電,穩妥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

煤礦智能化建設投資累計完成超1120億元,能源普遍服務質量和水平大幅提升

煤炭是我國當前的主體能源,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介紹,過去10年,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煤礦建設,合理增加先進產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煤炭開發進一步向西部資源條件好、競爭力強的地區集中,山西、陝西、內蒙古、新疆原煤產量由2013年的25.9億噸提高到2023年的38.3億噸,佔全國產量的比重提高11.8個百分點。礦井數量由1萬多處減少到4200處左右,大型現代化煤礦已成爲我國煤炭生產主體。

綠色智能發展成效顯著。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礦井水綜合利用率、土地復墾率都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煤礦智能化建設加速發展、縱深推進,截至5月底,煤礦智能化建設投資累計完成超1120億元,全國累計建成智能化採煤工作面1993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2232個。減人增安提效成效顯著,據初步統計,重點煤礦企業智能化採煤工作面單班作業人員減少6人以上,勞動工效提高20%以上。

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持續提升。統籌推進落後煤電機組淘汰和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截至去年底,95%以上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

煤層氣開發利用實現躍升發展。建成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兩大產業基地,2023年全國煤層氣產量117.7億立方米,比2013年增長近3倍,成爲天然氣供應的有力補充。

民生用能水平既衡量着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度,也反映着人民羣衆的幸福生活水平。章建華介紹,我國大幅提升能源普遍服務質量和水平。2015年底,全面解決全國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在發展中國家中率先實現人人有電用。2020年底,實現了縣縣通大電網,大電網覆蓋範圍內村村通動力電,有力保障了農村生產生活用電需求。

同時,積極迴應羣衆綠色生活用能所盼所需。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居民取暖條件顯著改善。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接近1000萬臺,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建了充電設施,形成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範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我國累計建成投運光伏扶貧電站2636萬千瓦,每年可產生約180億元的發電收益。

近期部分地區氣溫偏高,如何確保迎峰度夏期間的電力穩定供應?杜忠明表示,接下來,將強化監測預警,充分發揮高峰時段系統頂峰能力,加快支撐性電源建設,指導各地做實做細工作預案,進一步優化負荷管理措施並精準細化執行,堅決守住不拉閘限電的底線,堅決保障民生用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