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受限賴政府 豐山難啟兩岸新局

海基會懸缺百日的董座,確定由前監委吳豐山接任,陸委會與海基會都拿出馬政府時期總統府的介紹,盛讚吳豐山閱歷豐富、對國家發展貢獻良多。但在當前賴政府兩岸政策結構的重重限制下,吳豐山要想開啓新局,並不容易。

外界所知吳豐山涉足兩岸事務經驗並不多,主要是一九八七年九月,時任自立晚報社長的他派遣旗下記者李永得、徐璐自日本繞道進入大陸採訪,創下兩岸分治卅八年來之首次,也是兩岸開啓新聞交流的轉捩點。

此外,吳豐山曾於媒體撰文透露自己向賴清德表態主張「兩岸分立、和平非戰、共存共榮、互利互惠」,被部分媒體視爲態度中道;但吳豐山近期於另一專欄中強硬指出,中共的「九二共識」中,臺灣是「中國臺灣」,一如「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凡是不接受這個見解的都算臺獨。

吳豐山早在海基會成立之初就擔任過數年的董事,理應瞭解一九九二年底兩岸兩會香港會談後函電往返達成共同認知的歷史過程(後簡稱「九二共識」),尤其是以模糊方式處理兩岸政治分歧的精髓與成效,但他不僅多次撰文數落九二共識,並曾參與李遠哲召集的跨黨派小組,建議扁政府「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兩岸僵局或得回到以往的模糊纔有轉圜空間,但賴總統上任後,對「互不隸屬」寫下濃墨重彩,並拋出璦琿條約、祖國說,外交政策則劍指二七五八號決議,在「戰略清晰」結構下,兩會復談空間何在?

回頭檢視吳豐山「和平非戰、共存共榮」之說,與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拋出各種口號、名詞,狂吹和平風的作法幾毫無二致,北京對羅文嘉的「二六共識」嗤之以鼻,還以「那位人士」稱呼羅文嘉,更強調九二共識就是「大道」,沒必要另起爐竈。羅文嘉不得其門而入的兩會交流,又如何能在吳豐山身上得到突破?吳豐山被賴政府自詡爲對陸的適當人選,惟大陸仍不會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