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山海暢遊 自律不可少
海域戲水歡笑聲背後潛藏危機,不該忽視。記者葉信菉/攝影
臺灣四面環海,內陸有名山百嶽,山林開放、向海致敬令國人心嚮往之。只是山難頻傳,沙灘戲水也屢奪命,民衆單靠熱情探訪山海,政府只採「原則開放、例外禁止」精神運作,缺乏配套,每每發生事故,代價沉重。在無「法律」可罰情況下,民衆應尋求「自律」,時時注意自身安全,避免遺憾。
二○一九年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宣佈山海解禁,政務委員張景森在臉書貼出「再見了媽寶級國家」,提醒民衆若執意涉險,國家僅提供適當警告和標示,對人身安全將不負責任何損害賠償責任。
政府修法把過去發生事故歸責國家改爲個人負責,並沒有錯,但缺乏法律規範等防護配套,由民衆任性探訪,卻顯得有些不負責任。
一次次山難發生,多數國人都知入山要裝備齊全,遇狀況要冷靜待援;每次發生海域事故,瘋狗浪、長浪、離岸流等名詞不斷出現,也讓民衆知道戲水前要觀察海象。但大自然難讓人看透,若再人爲漠視「法律」限制,悲劇只會不斷重演。
新北市萬里翡翠灣、基隆大武崙沙灘都是開放水域,成民衆免費戲水天堂,只是歡笑聲背後潛藏危機,不該忽視。
大武崙沙灘是基隆僅存沙灘,卻是消防人員眼中「最危險海域」。市府知其危險,委託民間救生員特定時段駐點,也公告請遊客遵守救生員指示,因不具公權力,「他律」漸流於形式,民衆無視吹哨制止,讓事前防災功能漸失,端靠有限的後續救援能量,難阻悲劇發生。
政府推展山林與水域活動,但管理者和民衆安全風險評估能力有待提升,除法律建構框架,置身山海時的他律、自律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