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闢溝通管道防誤判 兩岸密使更待解密

國史館舉行李登輝百年誕辰紀念新書發表會。(遊念育攝)

國史館推動「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計劃」,並發表新書,關於「兩國論」的來龍去脈尤其受到關注,從目前揭露內容來看,許多在於「平反」,並凸顯李執政後期的兩岸論述,這與當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遙相呼應。但關於李登輝的兩岸事蹟,更讓人想探究的,是他從主張成立國統會到推出兩國論,當中關鍵轉折爲何?以及當年那段兩岸密使穿梭的故事。這些或許更能爲當前的兩岸關係帶來啓發。

從書中提到的幾個重點來看,李登輝曾因「特殊國與國關係」被簡化爲「兩國論」而生氣。這似是要淡化外界對李是激進臺獨的印象。書中也指李對「特殊國與國」的想法是基於1991年修憲後的兩岸定位,指臺灣沒有再宣佈臺獨的必要。此主張與賴清德日前稱「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另外宣佈臺灣獨立的必要」不謀而合。

另關於解放軍臺諜少將劉連昆失事是因李的「空包彈」之說,書中訪問國安局人員爲李平反,稱其實是因軍情局內鬥所致。但聽起來也不盡合理,畢竟若李沒有公開發言泄漏關鍵內容,純因自己人內鬥和貪污,怎會震動到對岸知曉。

以古鑑今,從當前兩岸關係來看,有兩項關於李的兩岸經歷,更值得國史館進一步探索。一是李如何從發下豪語「問鼎中原」主張統一的統派領袖,搖身一變成了「兩國論」的「獨派教父」?二是1992年到2000年那八年的兩岸密使,究竟是如何與對岸保有默契運作?

蔡英文曾是李登輝的國安會重要幕僚,蔡政府的兩岸主張就是延續當年理念,賴清德也說過未來兩岸路線會「蔡規賴隨」,因此研究李當年的轉折,十分重要。

已故前總統府資政曾永賢1992年9月曾銜命到北京與葉選寧、楊尚昆溝通,兩岸搭建密使橋樑長達8年,相互通氣避免誤判,國史館也曾出版《從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賢先生訪談錄》一書,但關於密史部分着墨有限。曾永賢也曾說:「兩位老闆(指李登輝、江澤民)都沒說話,我們能說什麼呢?」

兩岸官方溝通管道中斷,共軍機艦頻繁擾臺,二軌也不便運作,常要能靠媒體隔空喊話,隨時存在誤判風險。若國史館能夠將「僚屬故舊」的範圍再擴大,拼湊出更完整的兩岸密使故事,對當前兩岸格外有學習借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