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陸拆解早收清單 ECFA經貿紅利漸失

大陸連連出招,透過「切香腸」或「拆積木」等作法,慢慢消解臺灣在ECFA中享受的經貿紅利。(新華社)

近年來大陸透過檢疫不合格、不符食品進口註冊與反傾銷調查等手法,讓臺灣水果、水產品難以登陸,就連臺產塑料也無法倖免。這一方面標誌大陸對兩岸貿易不再抱持早期惠臺作法,一切迴歸正常處理;另一方面,繼石斑魚後,秋刀、午仔魚是第2個ECFA早收清單被禁項目,也凸顯中共雖不直接宣佈ECFA無效,但透過「切香腸」或「拆積木」等作法,也間接讓ECFA的經貿紅利消弭於無形中。

從2021年3月以有病蟲害爲由暫緩鳳梨輸陸,緊接同年9月再以檢疫不合格禁止釋迦與蓮霧進口。2022年6月大陸更以檢出禁藥爲由暫停石斑魚進口,而12月8日則以未完成食品註冊,讓秋刀魚及午仔魚登陸無門。若算上11月底對臺產塑料的反傾銷調查,大陸這兩年接連出招,足讓臺灣業者叫苦連天。

其實不難看出,大陸近幾年無論是面對臺灣鳳梨,抑或是石斑、秋刀魚等水產品,甚至是臺產塑料,不外乎是透過檢疫不合格、不符食品進口註冊與反傾銷調查等一系列技術性手段,試圖以所謂「不符法規」理由,來刁難限縮臺灣產品的「西進之路」。

這背後反映的是大陸對兩岸貿易思維的轉變。過往大陸基於兩岸關係和諧,在兩岸貿易上是高舉「惠臺」大旗,對臺灣農漁產品登陸更是抱持多多益善態度;而如今作法很明顯卻是「一碼歸一碼,兩岸還是得明算帳」,一切照大陸規定「嚴格」來,我方即便有諸多怨言,也莫可奈何。

而更值得警惕的更是,北京眼下似乎還透過「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消解臺灣在ECFA中享受的經貿紅利。這幾年隨着兩岸關係持續低迷,大陸片面中止ECFA的聲浪時有所聞,儘管北京從未鬆口,但從幾波禁止臺灣漁產品登陸操作中,可以看出大陸正在有意無意地「拆解」ECFA這座「兩岸經貿大廈。」

顯而易見的是,不同於之前的鳳梨、蓮霧,今年中禁止輸陸的石斑魚,是ECFA早收清單中首個被禁項目,而8日最新一波遭擋的臺灣水產品中,主要受影響的是秋刀魚、午仔魚及魷魚等項目,而秋刀魚、午仔魚與石斑魚一樣,亦是ECFA早收清單中,大陸給予臺灣18個農漁產品零關稅項目中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