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是幫你看清事實?其實是為你扭曲真相
汪小菲和大S這些年面對媒體身輕百戰,須內心強大才能平淡視之。圖/取自微博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幾周前,我在棚內碰到康康,他說,演藝事業最精華的時期都在中視,當時賺得多,收入滿,但身邊來借錢的人也多,還在世的好友高凌風有一回勸他,與其讓錢花掉或被借走不還,不如拿來投資買房,好友鬱方也持相同理論,有空還帶着去看房,那段期間,他前後共買了6間,包括臺北5戶,高雄1戶,「這兩年沒節目,還好有當時理財把錢留下來,不致於生活匱乏。」
新聞發佈後,一天內,文字像細胞分裂般被十多家各式各樣的媒體改寫、擴散出去,走到後來完全變了樣,康康兩天後告訴我,「新聞變成我兩年沒收入,生活過得很慘,但我明明還有上通告,也拍了斯斯廣告,平時還在各地演唱,這些難道都不是錢?這些改寫的人到底是誰,鍵盤傷人,把我寫得很離譜。」而改寫的人,沒有一個再補電話問過他本人。
康康對買房投資被延申到窮困潦倒,心裡難過。本報資料照
我其實跟他一樣無奈,新聞出來,第一家改寫的還客氣寫上「根據聯合報報導」,第二家開始,悄悄改編,不寫出處,就成了他自己的新聞,然後第三、四家一路延展下去,重點是,改寫的過程中,陸續加入自己的意見,這就像當年「超級星期天」裡的「超級比一比」單元,第二個當然最接近答案,然後第三、第四個摻入自己的想法後,慢慢脫離原意,到後來整個歪樓。
媒體的另一個變形怪象,就是爲了點閱率,下了既狠又偏離事實的標。
日前,汪小菲在微博上發文,感嘆自己來臺灣9年了,因爲每週要飛大陸談事業,連花蓮、宜蘭、屏東、高雄都沒去過,「看看老婆、朋友和家人,自己已經算是一半臺灣人了,這裡算是半個家,每每被選舉、政黨、負面新聞所影響,沒有好好去體會這裡,忽略了這裡的好山好水,樸實的民風,和那些愛我及支持過我的人」,他仔細想想,沒有打開心去接受這邊不同的文化,「都是家人,都有感情,就是要好好體會。」
汪小菲的發文,只要看完全文,就知道他並非標題上的意思。圖/取自微博
這篇看似無害的生活感言,到了媒體手上,標題變成「驚!當臺灣女婿9年汪小菲突認『從沒打開心接受』」。這樣的標,看似合於他文意,但只照標面上的文字,卻又把讀者帶到另一個「他從沒打開心接受臺灣」的意境,讓人猛一看,以爲他突然吐露不愛這塊土地的心聲,這種模棱兩可的標題最是可怕,它是爲了騙取讀者點閱數字的誘餌,螢幕端的受衆被驚嚇點開,閱讀完原文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還好,有些根本不看內文,看標題就開始罵這人不知好歹,鍵盤殺手極盡全力噴出。
一般人物專訪,受訪者要講完一個完整故事也許花一個小時,記者只能截取其中片段編撰成5百字的文字,然後編輯再從那5百字裡,化成兩句話標題。就像一頭牛,先被切成了段,在那段裡,再被片取一截,它仍是牛,但它已不是原來的牛。何況,汪小菲沒有受訪,一段文字被屠宰切割,再片取其中部位加油添醋炒成另一個意思,看到各家媒體衍生後的標題及放大的文字,他在滑手機時可能始料未及備感後悔吧。
另一個例子,是這幾天才發生的,袁惟仁的兒子袁義,在臉書上傷春悲秋寫下生活隨筆,「我一直以爲成長之後,就像得到自由,但事實卻是沒了人控制你,也沒了自己想做的事。因爲你已經被所謂的現實所包裹,而成長唯一的益處就是你離你火化的時間越來越近,時間越近自由越看得清。17歲的夏天,一點都不期待下一個春天的景象,因爲春天它每年都能給你希望,卻在春末無聲響的離去,我常幻想在那一刻跟某個誰道別時,看着彼此臉的輪廓,眼球不敢直視着對方說,恭喜,我們成長了,一起看清人生所追逐的只是盡頭那座靈骨塔時,那一刻,我們終於成長了。」
袁義發文後,被各家引申出聳動標題。圖/截自網路
短短的文字,寫的是少年的憂鬱,沒想到因爲幾個關鍵字「靈骨塔」、「火化」,被聯想到父親袁惟仁的病情,新聞如病毒般散開,每一家都把生病的袁惟仁和火化、靈骨塔聯結在一起,最後引來「半路路過」不明所以的網友對袁義漫罵,「不孝」甚至人身攻擊「長得像條豬」,母親陸元琪立刻築起防衛,連發數文爲兒子解釋,也對媒體衍生的內容、網友的謾罵感到不滿,收拾殘局過後,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再去修補兒子傷痕累累的心。
袁義對父親的愛不容抹滅,沒想到一段發文卻害得父親再度被肉搜。圖/擷自臉書
媒體近年不斷變化,其實就連康康、汪小菲這些大人也難以招架,何況只是一個才17歲的大孩子,陸元琪的母親這幾個月開刀住院,袁義高中課業繁重,仍不時抽空到病房陪伴並想辦法逗笑外婆,袁惟仁上海倒下時,他立刻急奔對岸醫院,看在陸元琪眼裡,他從未不孝,而長相批評更加誇張,到底是無來由的自卑才造成的自大,還是自認爲隨意罵人不會被告上法院?事件過後,未來他在發文時不能再恣意書寫自己真正的感受,須字勘句酌不被見縫插針才能放入臉書,又或甚至從此嚇到,再也不輕易把心情表露出來,但若在這過程中他一個念頭沒打開,後果到底誰要負責?
康康、汪小菲和袁義這類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過了就沒人在意了,但身爲媒體洪流裡的一員,常感無奈與嘆息,並深自檢討,該當讀者度數精準的眼鏡,儘可能的還原事件原貌,而非放大鏡或扭曲變形的鏡片,最後不慎成了加害者而後悔不已。
(★「udn星級評論」專欄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一次意外,搭上坐看繁華的雲霄飛車人生,過程有俯衝、有驚險,當然也有徐徐微風。熱愛這個工作,因爲每天遊走不同綜藝攝影棚,遇見不同的新鮮事,也因爲工作,讓我走遍大山大水,體會幸福的每一刻,工作是食物,旅行則像呼吸,兩者對我來說,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