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 側 寫-陸重讀樑作品 迴歸普世價值
散文大家、華人第一個莎士比亞權威梁實秋認爲文學藝術的主題在人性,否認文學有階級性,而且不是政治的工具,所以1927到1936年間與魯迅爆發論戰,遭魯迅封爲「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1942年毛澤東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點名梁實秋是「爲資產階級文學服務的代表人物」,註定中共1949年建政後,梁實秋的文學、學術成就在大陸金劍沉埋甚久。
「是金子總要發光的」,梁實秋《雅舍小品》或溫煦,或深刻,有時詼諧,經常妙論,華人讀後總是「不亦快哉!」九歌出版陳素芳總編輯指出,梁實秋作品目前在大陸極受讀者喜愛,變成暢銷書;4日第25屆梁實秋文學獎贈獎典禮上,一位大陸與臺大外文系交換學生也指出,多年前她研讀的課本便收納梁實秋文章。
陳素芳表示,這兩三年來大陸讀者重溫梁實秋作品,已經不再完全用魯迅、毛澤東的觀點,純就文學藝術來閱讀而心生喜愛。以前魯迅、毛澤東意識形態掛帥,把政治擡高爲主子,要求文藝當僕人,那種情形隨着大陸經濟崛起,社會脫貧而邁入現代,「俱往矣」。往後欲數風流人物,還看作品價值說話,就像今年諾獎評委對莫言的評語,迴歸到更普世的價值基礎,淘洗掉政治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