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車企的下半場,價格戰浪潮下的危與機!

在中國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車企正承受着資金壓力,新勢力車企更是進入至暗時刻,強如理想汽車,一季度淨利潤僅爲5.9億元,同比減少36.7%,環比減少89.7%。另一邊的蔚來汽車與小鵬汽車,也被曝出延期向供應商付款。同時愛馳汽車旗下公司員工也稱被拖欠半年工資。

種種信息都在表明許多汽車製造商在中國面臨很大的壓力。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目前正上演一場激烈的價格戰,擠壓了車企的利潤率,一些規模較小的製造商陷入了生存危機,新勢力車企已經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多家新勢力壓力大

隨着國內汽車市場越來越卷,很多消費者現在都能低價買到不錯的車,但也有‘早吃螃蟹’的消費者被背刺一刀。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適者生存,各大車企在內卷,部分車企已經被卷出局,不少新勢力以及傳統汽車品牌都逐漸消失在大夥眼中。

雷丁汽車、天際汽車、愛馳汽車等一衆新勢力品牌已經處在退市的邊緣。今年高合汽車也陸續被曝出裁員降薪、拖欠供應商款項、供應商停供、資金流斷裂等問題。這些新勢力品牌都掙扎在生死線上。

強如理想汽車,利潤也出現下滑。理想汽車第一季度營收256億元,同比增長36.4%,市場預估爲255.8億元;第一季度經調整淨利潤爲13億元,同比下降9.7%;毛利率仍保持在20.6%,上年同期爲20.4%,主要原因是車輛毛利率下降。

目前理想汽車的產品矩陣已達到五款車型,包括理想L9、理想L8、理想L7、理想MEGA以及理想L6,雖然理想汽車告別了以往依靠理想ONE一款車型打天下的時代,但其日子過得並不輕鬆,進入2024年以來面臨更多的挑戰。據悉理想汽車在五一假期之後啓動新一輪員工優化計劃,預計總優化比例將超過18%。

淘汰賽只是剛開始

前有威馬人去樓空、關店、停產,天際資產被凍結,愛馳被列爲失信被執行人,後有高合裁員降薪,如今又有理想汽車利潤下跌,一個個鮮活的例子都在預示着2024年中國新能源造車的競爭只會更激烈,市場洗牌也會加速。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車圈淘汰賽纔剛開始。現在華爲、小米手機大廠加入造車新勢力的局勢,讓競爭來得更猛烈些,汽車品牌們只能拿實力說話,否則適者生存的汽車市場,保不準誰就是下一個淘汰者!

現在國內的新勢力品牌,都是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大浪淘沙後才留下來的。但是這些留下來的車企也別想着成功上岸已經安全了,因爲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下半場的競爭,並且還將更加激烈。

打價格戰就是打供應鏈能力,就是打成本優勢,銷量小的品牌註定打着打着就退出了。新勢力跟還是不跟?不跟賣不出去,跟就很可能虧本,所以沒有銷量規模,價格戰跟不跟都是一個歸宿,不跟短痛,跟了長痛。

2024年將是一場血戰,將透支一些品牌的力氣,也將提升一些品牌的能量。如果在2024年一些品牌還在掙扎,那麼2025年將會出現大面積的品牌整合現象,打不下去的小規模品牌被大銷量品牌整合。

全面破局勢在必行

新興的造車新勢力,雖然在創新、設計和營銷方面具有優勢,但在品質、技術和售後服務方面,與傳統車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新勢力品牌在市場難以取得突破的原因之一。

體系能力不足、融資難度大、盈利前景不樂觀等都是導致部分新勢力續命難的重要原因。汽車產業鏈很長,包含零部件、研發設計、組裝、銷售、售後服務等若干個體系,短時間內要實現銷量大增和扭虧爲盈都是不現實的,所以不少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汽車競爭中潰敗離場。

新勢力品牌面臨背水一戰,想要全面破局,要全面調整自身發展戰略,提高產品品質、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在這場淘汰賽中活下去。

品質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汽車用戶已經處於消費升級階段,品質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要在品質上狠下功夫,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放鬆。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口碑。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可以通過差異化競爭,打造出與衆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在市場中脫穎而出,例如針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推出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或者在智能駕駛、車載互聯等方面進行創新,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用車體驗。

市場雖然競爭激烈,但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仍有破局的可能。只要注重品質提升、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完善服務體系、差異化競爭、拓展市場份額以及合作共贏等方面下功夫,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在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百姓評車

智能電動時代,傳統巨頭們後知後覺和船大掉頭難,中國新能源企業迎來換道超車的契機。但是危和機必然是相輔相成的。主流車企已對新能源市場進行了又一次的價值顛覆,當來越多配置超前且售價親民的車型出現,新勢力的光環便會快速褪去,實力不到位的新勢力品牌註定會被市場邊緣化,而銷量不錯的新勢力車企都有自身突出的亮點。

新興產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要警惕各種風險和挑戰。汽車市場瞬息萬變,當下新勢力車企最大的問題或許不是如何提升利潤了,如果新勢力車企扛不住2024年降價攻勢,2024年將會成爲最艱難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