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地質學”:基金委視角下的謀篇佈局

作者簡介

任建國 博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研究員,長期從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和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現負責地質學領域項目管理和學科發展戰略等工作。

爲了響應2019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1−2035 年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十四五”發展規劃戰略研究工作方案》, 地質學 學科先後組織了多次研討會, 重點討論地質學科“十四五”中長期發展規劃及發展戰略, 大力推進地質學科佈局的改革。

首先,地質學學科根據二級學科的屬性,從申請代碼調整入手, 梳理知識體系,將地質學的申請代碼劃分爲四大類,即基礎性學科、應用性學科、前沿和交叉學科以及技術支撐學科。在地球系統科學的框架下,調整後的學科佈局加強了核心的基礎性學科,拓展了應用性學科,重視前沿、交叉學科和技術支撐學科,優化出18 個二級學科代碼,並提出各分支學科重要的研究領域。

地質學學科屬性分類圖

其次,地質學學科總結了近年來我國地質學發展的態勢,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國際地球科學研究前沿,充分考慮我國地質學學科發展的實際水平,提出我國未來地質學學科發展的6個發展方向:

遵循“三深一系統”發展戰略,聚焦地球系統,繼續調整和凝聚地質學的研究方向,實現針對地球系統研究的“大地學”學科理念;推動地質學學科與其它學科的交叉融合,催生新的科學生長點和“跨學科”的新學科。

基於地球系統科學的理念,推動地質學研究思維方式和研究範式的改變,從局部的區域地質研究擴展至整個大陸乃至全球,從傳統地質學轉向多圈層相互作用和協同演化研究,在地球系統科學的框架下力爭有所突破。

全球變化與宜居地球形成演化是當前地球科學研究的主題。針對國際科學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不斷凝練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推動地質學研究進步,做到基礎科學研究和服務於國家戰略需求並舉。

強化地質學創新發展的國際合作。儘管我國地質學的部分方向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總體而言,我國仍處於跟蹤、模仿、驗證他人理論的水平。以重大科學問題爲導向,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有利於我國地質學研究從區域走向全球。

用好我國豐厚的地質資源,講好“中國的地質故事”,推進地質學學科發展。我國地處特提斯構造域、西伯利亞構造域和環太平洋構造域的交接地帶,發育衆多的太古代到新生代的造山帶和沉積盆地,具有從冥古宙到第四紀豐富的地質體和/或地質現象,形成諸多的“生物羣”和古人類遺蹟,具有從事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優越條件,有望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地質研究成果。

加快建立地質學大數據共享平臺。當代大數據、雲計算和AI高技術突飛猛進,給地質學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也深刻地促進了地質學研究範式的改變。地質學是數據密集型的科學,實現大數據研究和應用已刻不容緩。

綜上所述,未來地質學學科發展應在“十四五”地球科學“三深一系統”發展戰略的引領下,瞄準國際地球科學研究的前沿,積極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固體地球本身以及固體地球與地球系統其它圈層交叉的重大科學問題,創新學術思想、培育創新人才、創造技術裝備等,迎接新的科學挑戰。

論文信息(閱讀原文直達)

任建國, 初航, 呂大煒.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質學學科佈局及展望. 科學通報,2021,66(2):162-168, doi: 10.1360/TB-2020-1317

歡迎轉發朋友圈

轉載、投稿請聯繫

csb@scichina.org

| 關注科學通報 | 瞭解科學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