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板塊爆發 全市場第一竟然是他!

臨近5月末,市場在震盪中尋求突破, A股成交量時隔3個多月後重上萬億元,雖然大盤指數變化不大,但結構性機會頻現。受到碳達峰碳中和利好刺激,疊加海外能源車利好政策,景氣度上行,A股新能源車板塊爆發,動力電池鋰電電解液等概念板塊領漲,截止5月28日收盤,共有14只個股上浮超過7%,寧德時代漲6.67%,市值逼近萬億。

新能源車板塊爆發也讓新能源主題基金炙手可熱。截止5月28日,近一年全市場漲幅最高的基金前兩名均爲能源主題基金。其中,華夏能源革新(003834.OF)近一年漲幅達146.17%,力壓去年的公募冠軍趙詣管理農銀新能源主題145.43%的漲幅。

這也意味着,由鄭澤鴻管理的華夏能源革新,已登頂摘得過去一年全市場基金冠軍。

研判產業週期 前瞻性佈局

翻看華夏能源革新這隻牛基的前十大重倉股(截止1季度末),會發現鄭澤鴻佈局了鈷礦(華友鈷業)、鈉離子電池(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多氟多)、鋰電負極(璞泰來)、鋰電正極(當升科技)等個股。

僅5月28日一日,十大重倉股中漲幅超6%的就多達7只,從而一日拉漲華夏能源革新4.13%。經過自3月下旬以來的連續爬升,這隻基金已基本收復之前的失地,淨值已逼近1月份歷史高點

細看華夏能源革新倉位和前十大重倉股的歷史變化,會發現早在2019年三季度,鄭澤鴻就做出了大比例的調倉,把倉位都調到新能源車這個板塊,到2019年四季報中華夏能源革新的十大權重就基本都是新能源車股票了。

根據鄭澤鴻最近的訪談,到去年三季度時,他對新能源,特別是新能源上游板塊的信心越發堅定。

“去年三季度的時候,我就做了一個判斷,整個新能源偏上游的一些週期將近拐點價格將出現快速上漲。這個判斷在四季度,尤其在11、12月份就開始兌現了……因爲新能源,尤其是偏上游的部分,它是一個週期成長行業,週期成長行業的需求是持續平穩往上增長,但是供給波段性的、週期性的出來,所以它必然會面臨一些階段性的供不應求和階段性的供過於求。

”比如說上游的鋰,2015到2017年是經歷了階段性的供不應求,價格大漲。2017到2020年的上半年是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價格大幅下跌。我個人判斷從2020年三季度開始,又進入到一個階段性的供不應求”。

全市場冠軍如何煉成

鄭澤鴻對新能源車產業鏈週期的敏銳把握,與他浸淫這個行業多年,見證了行業一輪輪洗牌、大浪淘沙的經歷密不可分。

在此前的採訪中,當被問及和同類基金經理相比的特點時,他談到:“我對整個新能源板塊的熟悉程度應該還算不錯的,能提前對這個行業做預判,很多人都是看到了再去做反應,我一般會提前幾個月就做出判斷,因爲我知道各個環節的產能需求。我覺得我的歷史經驗還是不錯的,經過這幾波週期性之後,我大概能判斷高點會是什麼樣子低點是什麼樣子,能提前做出判斷”。

“此外,我不會把自己侷限在某一個領域,當行業有機會的時候,我肯定是做大彈性,當行業沒機會的時候,我就會去找其他板塊,我所覆蓋和熟悉的板塊也比較多,在其他板塊同樣可以找到一些不錯的資產。”

這份自信,源自他豐富的研究經驗。雖然聲名鵲起是因爲新能源,但卻看過很多板塊,從而觸類旁通。

公開資料顯示,自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獲得經濟學碩士後,鄭澤鴻於2012年6月加入華夏基金。2012年到2013年期間任紡織服裝和造紙輕工等偏消費行業的研究員,2014年任電力設備、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覆蓋電力設備、新能源、工控、機械等行業板塊,2016年擔任新能源和環保組組長,帶領團隊負責節能環保和新能源兩大行業的研究。2017年7月起開始擔任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至今已有近9年的證券從業經驗和4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經驗。

投資時,鄭澤鴻會先自上而下判斷整個市場環境,將市場分爲牛市熊市和震盪市,再在這個大的框架下去選擇他所看好的細分景氣賽道,然後再自下而上在這些賽道里去精選行業的龍頭公司,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結合重點投資週期內景氣向上及供需錯配的環節。

起於新能源,不止於新能源

如今,四年前成立的華夏能源革新已成爲全行業規模最大的新能源主題基金。截止1季度末,規模高達162.79億,個人持有者達141萬。

鄭澤鴻對新能源車的長期前景依然看好。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他談到:“新能源是非常好的一個賽道,尤其是在碳中和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未來十年二十年都是有非常大的,十倍甚至十倍以上的成長空間,這個長期的天花板是非常高的……而現在智能電動車滲透率可能也就5%左右,到2025年、2030年,甚至到2035年,滲透率可能是20%、30%,甚至更高,優秀公司的市值是具備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但豐富的研究背景也讓他並不把自己的“能力圈”劃定在新能源車、光伏板塊。事實上,新能源車、光伏的中游製造環節,與工程機械、精密化工軍工等行業存在很多相似性,都可以用他熟悉的供給-需求、價格彈性等框架分析。

“現在中國的製造業可以類比60到70年代日本和德國,當時歐美的技術進步速度放慢,德日依靠強大的學習能力,以及強大的工業化生產能力,擴張市場份額,在很多製造業領域實現了追趕、甚至反超。我個人認爲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中國的製造業升級具備很好的投資機會。”鄭澤鴻談到。

記者獲悉,鄭澤鴻即將發行一隻名爲“華夏核心製造”的混合型基金(A類012428;C類012429),主要投資科技、新能源、軍工、機械設備、化工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