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魔改”視頻瘋傳,中國出手整頓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2日文章,原題:當甄嬛和雍正唱起APT. 中國宮鬥劇《甄嬛傳》播出13年後,因爲人工智能(AI)再度火遍全網。這部影視劇中的經典橋段,在最近的網絡短視頻中衍生出荒誕情節:雍正皇帝狠狠打了甄嬛一巴掌,下一個鏡頭本應是甄嬛立刻跪下認錯;視頻中的甄嬛卻突然扛起機關槍,衝着皇帝一通掃射。此外,還有《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化身拳擊手和賈寶玉對打……這些視頻一看即知,是AI在“魔改”(顛覆性修改)。
經典影視作品向來不乏二次創作,在AI技術問世之前,創作者多是通過配音、剪輯等方式製造反差。如今有了AI加持,創作者直接玩起穿越和隨意拼接,打造爆款視頻。文生視頻AI模型的誕生,不僅降低了視頻製作的技術門檻,更激發網民無限創意。有行業人士說,隨着AI工具的發展和普及,相比於原創AI短劇,對經典影視作品做AI改編不僅從製作成本角度有較大優勢,基於經典影視作品的二次創作也更容易吸引觀衆,相關片段的爆火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眼見AI魔改視頻以假亂真、魔改經典現象頻發,中國政府開始出手整頓。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12月7日發佈的《管理提示(AI魔改)》提出兩項要求,其中一項爲各相關省局督促轄區內短視頻平臺排查清理AI魔改影視劇的短視頻。另一項要求爲嚴格落實生成式AI內容審覈要求,舉一反三,對各自平臺開發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進行自查,對在平臺上使用、傳播的各類相關技術產品嚴格准入和監看,對AI生成內容做出顯著提示。
實際上,自去年開始,小紅書、抖音、快手和B站等平臺均採取了自律性的AI標識要求,要求創作者在發佈內容前主動添加相關聲明,以免誤導觀衆。
如何鼓勵甚至強制要求創作者標識AI視頻,可能是中國接下來要傷腦筋的地方。至於經典影視作品能不能被魔改,除了要注意是否侵權和尊重原著,也應考慮到不同世代有不同觀影習慣。有人精闢總結:“80後”電視放什麼就看什麼;“90後”想看什麼就搜什麼;“00後”想看什麼就用AI做什麼。(作者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