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學者馬凱碩:中國爲未來作出明智投資

來源: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10月7日文章,原題:馬凱碩稱,中國的“更明智”長期戰略爲成爲世界第一強國鋪平道路 經驗豐富的前外交官馬凱碩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的傑出研究員,著有包括《中國贏了嗎?——中國對美國優先的挑戰》在內的多部著作。

問:您曾預測,中美地緣政治競爭將愈演愈烈,並將持續到下一個十年。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最近訪問了中國,預計中美領導人不久後將通電話。這些交流表明形勢在好轉嗎?

答:過去兩年,拜登政府至少試圖將美中關係稍稍穩定下來,這是值得稱道的。穩定是好事,但競爭仍在繼續。不要忘了,拜登政府在某些方面比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更加強硬。特朗普實施了一些貿易關稅,但僅此而已。拜登政府則提出了“小院高牆”的概念,試圖阻止中國獲得尖端技術。

對中國的壓力並未明顯減弱。在這裡,拜登政府或者說美國政府的主要問題在於,它似乎在沒有任何明確、全面的長期戰略的情況下發動了一場針對中國的運動。戰略應該是爲了實現某些目標的,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政府的目標是什麼——所有這些措施的結果構成美國對中國的勝利嗎?這一點從未明確。拜登政府試圖穩定兩國關係,但同時也在實施新的限制性措施。關鍵問題是,其最終目標是什麼?

問:您認爲,美國在沒有長期、全面戰略的情況下與中國競爭,是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拜登政府是不是沒有提出更明確的戰略或構想,新一屆美國政府將如何處理兩國競爭?

答:美國對中國採取了各種行動,這些行動的目標是什麼不得而知。美國的目標是推翻共產黨嗎?這是不可能的。美國的目標是阻止中國的經濟增長嗎?同樣是不可能的。中國是否增長將取決於中國人民自己的行動和中國領導人的智慧。美國的目標是試圖像孤立蘇聯那樣孤立中國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爲相比美國,中國與更多的國家建立了實質性的聯繫,尤其是在貿易關係方面。現在的情況很奇怪,美國對中國採取了多項措施,但目標從未明確。

我建議美國採取更明智的做法。即使美國要在某些領域與中國競爭,它也應該明確在哪些領域可以與中國合作。

美國對華態度的一大矛盾是,拜登政府稱應對氣候變化應是優先事務。我完全同意。但如果應對氣候變化是優先事務,那麼我們就應該按下中美地緣政治競爭的暫停鍵,首先關注應對氣候變化。這樣做纔算是戰略思維清晰。美國需要決定什麼對其長遠利益真正重要,想要實現什麼目標,然後制定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和途徑。遺憾的是,拜登政府並沒有這種清晰、全面、長期的戰略思維。

問:在中國方面,您如何描述北京處理與美國競爭的方式?在您看來,北京的做法是否更加理性?

答:當美國對中國採取措施時,北京自然會生氣。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是美國一直採取針對中國的措施。中國進行了反擊,但中國沒有主動採取針對美國的措施。

相對而言,中國行事明智,悄然實施了與更多國家建立更緊密聯繫的戰略。這是保護中國不受美國遏制政策影響的最佳方式。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這樣的措施,都爲中國提供了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建設性接觸的方式和方法。

過去,制定長期戰略的是美國,但現在是中國有各種長期戰略。如今,美國和歐洲沒有任何戰略。在西方應該認真思考制定有意義的長期戰略的時候,卻沒有這樣做。

問:您一直看好中國崛起並重振雄風。鑑於目前的狀況和現實,您認爲中國未來幾年的發展前景如何?

答:毫無疑問,中國面臨一些短期挑戰。問題是這些挑戰是週期性的還是結構性的,我相信這些都是週期性的挑戰。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可以擺脫房地產市場的困境。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可以嘗試改善商業信心,也可以嘗試增加外國直接投資。

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別忘了,在經濟的更實質性部分,尤其是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方面,中國仍然表現良好。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仍在上升。這些都是中國長期的結構性競爭舉措。這是中國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展示其結構性優勢的地方。如果你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我認爲中國正在爲未來作出更明智的長期投資。這就是爲什麼從中期和長期來看,人們仍然可以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作者杜威·西姆,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