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後,已有私募繞道業績披露?究竟是何套路?
(原標題:新規後,已有私募繞道業績披露?究竟是何套路?)
財聯社11月8日訊(特約記者 王晨)私募淨值披露新規,對私募行業是一件大事情,影響頗大,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已有私募管理人通過公衆號內嵌AI平臺進行業績披露。
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蓬勃發展,行業亂象也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中基協今年4月正式發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對於私募淨值披露做出了一系列明確規定。隨着8月1日起新規的正式實行,新規下的私募淨值披露,顯然正改變着行業生態。
新規下的私募淨值披露現狀:投資者認證方式多樣,尺度不一
近日有私募披露了新打法,在溝通中提到,公司後續通過公衆號內嵌“AIXX”平臺進行業績披露,完成風險測評後即可跟蹤每週業績。
與預想的操作難度不同,記者點進相關鏈接後,發現只需點擊第一個選項,就能夠認證爲合格投資者,再完成風險測評,即可查看這傢俬募的產品淨值及業績情況。
記者又在另一傢俬募管理人的小程序上進行了操作,情形有所不同。在提交了實名信息、完成風險測評、簽署合格投資者承諾函後,暫不能查看私募產品淨值,還需進一步上傳相關證明文件,才能認定爲合格投資者。
記者同時採訪了多傢俬募,相關人員均告訴記者,只有做過合格投資者認證的客戶才能查看產品淨值。目前私募管理人主要提供兩種認證方式:一是在線認證,可在管理人官方小程序、公衆號、網址等官方渠道自主認證;二是通過郵箱向管理人提交認證材料,認證成功後通過郵箱接收淨值數據。
記者還從私募管理人處獲悉,對於私募合格投資者的認證,各家執行的尺度和標準有所不同。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本身就是合格投資者,只需提供營業執照、金融許可證等材料即可認證;而對於個人投資者,則需提供資產證明、收入證明、投資經驗證明等完整的證明材料,才能認證。
新規要求嚴格,合規挑戰猶存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於2024年4月30日正式發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六條明確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銷售機構應按要求披露基金及其業績相關信息,包括存續期間完整的歷史淨值、歷史規模、投資策略、投資經理等。
同時,除已履行特定對象確定程序的合格投資者和符合規定的基金評價機構外,不得向其他機構或個人提供基金淨值等業績信息。這一規定對私募管理人的合規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私募管理人此前通過簡單承諾方式認證合格投資者的做法可能面臨合規風險,需切實加強對投資者資質的審覈,確保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
記者採訪華南某頭部券商託管部人士,他向記者詳細解讀了《運作指引》的第六條,該條規定主要是提高私募產品宣傳推介的標準:
各方對私募淨值新規的反應大有不同
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新規很大程度上對於整治私募基金行業亂象有積極作用,提高私募產品宣傳推介標準、嚴控宣傳推介對象,能有效規避適當性風險,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對於投資者而言,新規在保護權益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嚴控宣傳推介對象,投資者能夠避免受到不適當的產品推銷干擾,降低投資風險。
過去,私募基金行業在淨值披露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部分私募爲吸引投資者,隨意展示基金過往業績,甚至存在誇大宣傳、誤導投資者的現象。同時,由於缺乏統一規範,不同私募在合格投資者認證和淨值披露上執行標準各異,導致行業秩序混亂,投資者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在此背景下,《運作指引》的出臺旨在規範私募行業運作,加強信息披露管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但另一方面也加大對產品業績對比的難度以及產品決策成本。有投資者告訴記者;“以往挑選私募產品,我可以在私募排排網上對產品進行多方對比,但如今,需要認證合格投資者才能查看,而且很多產品下架,能查看業績的產品明顯變少了,想要挑選出業績優異的產品去投資對於我來說難度更大了,成本也更高了。”
機構從業人員的體會就是,“做私募業務的難度更大了!”有從業人員向記者透露,“自私募新規實施後,我幾乎沒有再打開過私募排排網了,但在這之前,我幾乎每天都打開私募排排網,去看私募產品淨值情況,再判斷這傢俬募是否值得拜訪。”
該從業人員還告訴記者:“現在私募管理人不會主動披露淨值了,除非是有在管理人那裡做過合格投資者認證的機構才能看到淨值數據,這使得機構之間的業務合作難度加大,影響了業務拓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