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南向攻食農商機 擁優勢

臺灣新創科技在東南亞食農市場的機會。 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

隨着行動通訊發達、人口紅利,東南亞食農生產及飲食消費市場發展正崛起。臺灣是科技島,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軟硬體應用實力堅強,尤其在食農市場中,「精準農業、農業循環經濟、智慧農機具與食材檢測與溯源」等四大領域,臺灣新創技術具有顯著優勢。

策略一:調研潛在市場的環境現況

然而,臺灣的科技優勢卻也是進入東南亞市場的考驗。臺灣與東南亞的氣候條件相似,相關數據較易應用,但東南亞幅員遼闊,基礎設施城鄉差距大。新創團隊進入市場時,必須先實地前往、瞭解當地真實情況。例如,有團隊希望利用物聯網協助印尼咖啡農莊蒐集田間資訊,但發現當地人力比感測器便宜,且缺乏網路訊號。因此務必要「瞭解場域現況,建立潛在客戶分級清單」,以避免不切實際的商業合作。

策略二:調整技術規格,符合當地需求

臺灣科研技術先進,但常埋頭鑽研高規技術,而忽略應先了解市場的需求。例如印尼的冷鏈物流在疫情期間才逐漸發展,起步較晚,此時臺灣新創的冷鏈監控技術就很適合落地應用。在東南亞新興市場,建議新創團隊不用等待到技術很完整纔去探索市場,尤其同一產品對不同市場可能有不同定位,我建議有最小可行性產品(MVP)即可以出發探索,然後再依據市場需求不同,有彈性的變形調整產品及服務模式。

策略三:事前做研究,找到關鍵領路人

找領路人是拓展商機的關鍵之一。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新創需要花很多時間開發市場;另外,新創對當地市場而言是陌生外來者,但商務合作及交易是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的基礎上,若新創能透過熟悉當地市場的關鍵人士引薦,在商洽上會比較容易。建議可尋求在臺灣及當地都有鏈結的產官學組織,如加速器、外貿組織等,來協助精準對接市場,提升效率。

策略四:融入當地風土民情並瞭解法規

想進軍東南亞市場就要讓當地業者感受到誠意,學習幾句當地語言,甚至服裝、文化都要入境隨俗。去印尼就穿上花襯衫拉近彼此的距離、到泰國就要尊重當地信仰。

新創的市場開發地雷之一,就是缺乏對當地的法律規章制度及政策的瞭解。例如,使用無人機解決印尼農業缺工問題時,需詳細研究當地政策,如牌照需求、合資要求及補助政策等。

臺灣新創在東南亞食農市場成長的關鍵,不僅在於技術含量,還在於整合資訊流破碎化的市場。東南亞各國幅員遼闊、單點之間資訊不連貫,臺灣新創只要能與當地的同等級新創業者攜手合作,將有機會掌握前進東南亞的高速列車票。

(作者是好食好事基金會副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