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公式化「扼殺學生創意」

大學學測上月落幕,近年考試引導教學風氣下,坊間補習班、寫作書籍乃至教學現場出現不少講求效率和得分的「罐頭式寫作」,以公式建構文章。作家和大學教授認爲,寫作公式易扼殺學生表述力,若過度依賴公式、淪於藻飾或堆疊典故,無法內化成自身語言,即便面對大考也很難出類拔萃。

因應學測國寫升學需求,近年坊間書市陸續出現寫作速成、寫作成效等書;影音平臺鍵入學測作文,亦有業者或教師討論高分模板、數種題型破解的秘訣。

作家廖玉蕙指出,不少教師教學方式匠氣、速成,甚至出版相關教學書籍,若教師本身缺乏寫作經驗卻還必須教學生,容易流於堆疊詞藻的樣板。而匠氣、速成學習方法扼殺學生創意,若老師數十年都用這套方式,難怪近年學生作文能力屢下降。

臺師大國文系教授徐國能說,套路作文近年大行其道,多要求學生背誦幾篇文言、白話作品,看到題目便能立即套入,甚至演變成一種觀點、三個例子、五個名言等方式。

考試引導教學,不具名高中國文教師指出,很多學生對人文無興趣,但想十拿九穩取得分數進入理想校系,穩定得分的思維,也造就套公式、背誦等罐頭式寫作,文章不到頂尖也不會太差。

臺師大國文系教授鍾宗憲則分析,近年考試愈來愈重寫作,加上報告、自傳以及學習歷程等多要求寫作力,對出版社而言相較出版純文學更有市場,實用性寫作書於是蓬勃發展。

鍾宗憲說,寫作成長過程中有範例、公式可循,看似刻板,還是要看學生能否心領神會。閱卷現場發現,部分學生引用名言佳句,但文章前後文筆落差大、形同天外飛來一筆,也不會高分。引用典故名言非壞事,重點在學生應把背誦內容轉化爲自身語言,否則只是學到毛皮。

廖玉蕙認爲,教學應有更高尚目的,非完全爲功利服務。近年大考寫作題目更趨向開放,已比過去制式、限制多的題目好,學生應迴歸平日的感受,凡事多思考、多觀察,甚至從小學開始培養洞察世事,屆時誠實書寫、寫出真心即可,「與其取悅閱卷老師,不如取悅自己。」不會感動自己,也不會感動他人,如實寫出感受和所見纔會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