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茲:德企會繼續在中國投資 會注意風險管控

德國總理蕭茲。圖/德國之聲中文網

蕭茲週五(7月14日)在柏林談及新獲內閣批准的「中國戰略」時表示,「許多企業將繼續在中國大量投資,將向中國出口,也將從中國購買商品和服務」。他說,預計企業們會注意風險管控,會抓住時機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地方進行投資、建立供應鏈,這種降低對中國業務的依賴性、實現產業鏈多樣化,是非常重要的。

這位德國總理強調,許多德國企業已經在注意這一點、在進行風險管理。路透社指出,這與德國外長貝爾博克的基調有所不同。貝爾博克週四批評說,一些企業尚未認識到它們必須重新定位。

蕭茲也試圖打消德企們的疑慮、避免企業們認爲德國政府會對海外投資進行大範圍的國家審覈。他說,並不是要把海外投資都置於國家審覈之下,這與德國的經濟模式背道而馳,而且會使國家負擔過重。

不過,這位德國總理也強調,「我們希望密切關注對軍事安全和總體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 。

本週四,德國政府發佈了有史以來第一份中國戰略文件。該戰略呼籲德國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尤其是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領域,並敦促德國企業避免片面依賴中國供應商、中國客戶。

臺北和北京怎麼迴應?

在臺灣,德國政府的首個「中國戰略」得到了積極迴應。臺灣外交部發言人週五表示,臺灣將盡最大努力與德國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繼續建立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安全秩序,全面深化民主供應鏈,加強全球民主韌性。

在德國的「中國戰略」中,柏林警告中國不要攻臺,表示「臺海現狀的改變只能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和平進行。軍事升級也將影響德國和歐洲的利益」。臺灣的政治觀察家們將德國推出這一戰略解讀爲臺灣問題日益成爲全球核心問題的標誌。

與此同時,北京則「希望德方全面客觀看待中國發展」。在週四柏林發佈「中國戰略」後,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迅速發聲明表示,希望德方理性、客觀地看待對中關係,若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競爭焦慮強行「去風險」,只會適得其反、加劇風險。在週五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再次迴應稱,「以去風險、降依賴之名,行競爭和保護主義之實,是將正常的合作泛安全化、泛政治化,只會適得其反,人爲製造風險」。

汪文斌也警告說「以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劃線,鼓譟所謂『制度、利益、價值觀競爭』,是逆時代潮流而動,只會加劇世界的分裂」。他還指出,「事實上中德共識遠多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雙方是夥伴而不是對手」。

(德新社,路透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爲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