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盤策略失靈,量化機構再傳危機|21私募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1月下旬以來,中小市值個股行情的終結速度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隨着中小盤量化指增產品跌入“至暗時刻”,多隻百億量化私募旗下的產品於年前創下歷史最大的單週跌幅,甚至出現罕見“負超額”。

近日來,更有直指數家頭部量化私募“面臨破產”、“老闆跑路”、“大幅清盤”等傳言開始在市場間發酵。

2月20日,幻方相關人士迴應稱,旗下沒有產品清盤,同時表示公司從未做過任何DMA槓桿交易。

同日在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交流中,多家頭部量化私募均明確闢謠,稱近期一切在傳的破產、跑路等消息實屬謠言。同時在短期超預期的市場衝擊面前,量化管理人向記者表達出,公司正全力“抗下”極端行情,在靜候產品淨值從大額回撤中修復的同時,積極推進與客戶的溝通工作。

作爲2023年資本市場幾乎最爲亮眼的風格,小盤股的表現也曾一度可圈可點。部分量化指數增強過度暴露小市值或者微盤股選股,獲取到了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然而對量化交易而言,風格擁擠程度達到閾值,往往帶來策略失靈與產品表現坍塌。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正是市值因子的暴露程度過高,成爲了本輪相關量化產品危機的導火索,而在A股市場近期整體的流動性危機下,一些相互作用的風險因素也被接連觸發,例如中證500、中證1000的雪球產品的不斷敲入拉大股指基差、提升對衝成本,又觸發了量化DMA(加槓桿對衝策略)的獲利平倉,進一步加速小市值股的踩踏。護盤基金對權重股的優先託舉,也助推了大小盤之間的兩極分化。

“行業正在面臨市場風格的歷史極端值,現在顯然不是一個適合策略發揮的正常環境。”有量化人士對記者坦言。

危機當前,量化機構應對不一。春節前後,一批量化私募公開反思、表示積極對策略進行迭代優化。例如靈均投資曾在近期反思,在本輪市場調整的過程中,投研團隊對模型的風控表現、市場環境、策略配置等因素進行持續關注並調整。

不過,2月20日,因監控到靈均投資管理的多個產品大量賣出滬深兩市股票合計近26億元,上證、深證指數短時快速下挫,滬深交易所均對靈均投資實施暫停交易並啓動了公開譴責程序。交易所表示,將嚴管影響市場平穩運行、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爲。

事實上,也有不止一家受訪的頭部量化則在近期向記者表示,對較爲成熟的策略“亂來”反而是武斷的,管理人並不會特意輕易爲此輪極端行情,對旗下相關模型和組合進行額外的人工干預。

對於體量較小、靈活度不高、或有風控漏洞的產品,在遭遇市場波動時選擇及時調整策略可能更爲妥當。對規模相對較大、模型建設、風控體系已經較爲成熟的機構而言,公司產品風控,已包含了對於計劃內或相對可預期的、市場風格切換的考量。這一前提下,在非常態的極端行情中調整策略,反而可能帶來二次傷害,使自身陷入“兩頭捱打”的境地。

還有量化私募指出,在產品佈局上,公司爲避免策略的過度集中,本身也不應扎堆發行小微盤產品。

(本報記者李域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