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加持,上市執念不滅!傑理科技三敗IPO後欲將四闖A股

導讀:縱然已經有了三次失敗的經歷,但準確的說,傑理科技至今實際上皆未真正迎來闖關A股上市的關鍵時間窗口,畢竟前三次的上市之旅,其連上市委會議的門檻都尚未有所碰觸,也從未獲得上會受審之機。如今,傑理科技又第四次啓動IPO,已經打破“事不過三”慣例的它,又真的能否在該次上市征途最後如願迎來滿意的結局呢?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方知躍@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越挫越勇。

在接連三次闖關A股IPO皆以失敗告終後,珠海市傑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傑理科技”)又已經在日前悄然啓動了其第四次上市計劃。

這一消息是在證監會官網最新發布的公開發行輔導企業公示信息中被透露的。

據證監會公佈的一份《關於珠海市傑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報告》顯示,傑理科技——這家成立於2010年8月30日的企業,其第四次IPO申報前的輔導備案已經在2023年9月28日完成,由此,其全新一輪的IPO前的輔導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

歷經多次IPO鎩羽的磨礪,作爲A股上市征程中的老面孔,傑理科技一次又一次地重啓上市路,這本已就讓其很難不惹得外界的關注,何況還有當年那場或涉“2019年IPO造假第一案”的風波,兼之後又有頗有來頭的小米集團突擊入股的加持,也更讓其後續的資本運作的一舉一動皆成焦點。

與前三次A股IPO闖關皆由國內一線投行中信建投保薦護航不同,這一次的上市之旅,傑理科技意外地選擇了保薦實力和市場份額都難以相及的國泰君安。

國泰君安是在2023年9月25日與傑理科技正式簽署了其最新一次IPO的前期輔導協議的。

在過去自2017年以來的六年中,已經有過三次籌謀上市經歷的傑理科技,自然也已經經歷過了三次IPO前期輔導,相較於大部分首次啓動上市計劃的企業而言,這也讓其公司內部治理的合規性還是具有些許優勢。

也或正因如此,此番傑理科技的第四次IPO前期輔導的時間安排則頗顯緊湊。

“不出意外,按照計劃,傑理科技此次IPO的前期輔導將最快在2023年底前完成驗收並擇機提起正式申報。”一位接近於傑理科技的中介機構人士告訴叩叩財訊,按此測算,傑理科技此次上市的輔導期將很可能被壓縮在三個月內完成。

的確,傑理科技前三次IPO的失敗是慘痛的,但每一次在經歷了輪番挫敗和監管稽查考驗之後,有着業績增長加持的它,都彷彿在完成一次痛苦的蛻變。

早在2017年3月,這家專業從事射頻智能終端、多媒體智能終端等系統級芯片(SoC)研究、 開發和銷售的企業便曾試圖闖關創業板上市,這也是其首次申報IPO。

不幸的是,一年後的2018年3月,在當年的IPO回撤材料的大潮中,堅持了一年的傑理科技首次IPO也在此刻夭折。

2018年10月29日,傑理科技再次向證監會遞交了其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

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在該次上市審覈期間,傑理科技IPO被證監會抽中現場檢查,於是便有了當年轟動一時的造假上市“懸案”。

2019年8月30日,在證監會於當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對當年申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現場檢查分類處理情況進行通報,證監會發言人稱,共對24家申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對上述後續現場檢查完成企業的問題梳理後,根據問題性質和重要程度進行分類處理,對企業根據問題性質與重要程度進行了分類處理,其中已經將問題最嚴重的一家企業移送稽查部門。

事後,叩叩財訊也獨家獲悉,這一家在現場檢查中因出現“嚴重問題”的企業便正是傑理科技。

“該企業涉嫌存在大額體外收入與體外成本未入賬、通過體外收付貨款銀行賬戶向實際控制人及其親屬、高管和核心員工轉入資金。”斯時,證監會對其的違法違規事宜如此定性。

對於上述界定,諸多業內人士曾一度認爲“定性非常嚴重”或涉“財務造假”,這也是2019年首家被移送稽查部門的IPO項目。

2019年9月3日,身陷“2019年IPO造假第一案”質疑旋渦之中的傑理科技以主動撤回IPO申請而終止了其該次上市進程。

2021年9月13日,好不容易擺脫“造假”上市陰影的傑理科技第三次申報IPO,這一次,有了小米集團的突擊入股加持,早已不是當初“吳下阿蒙”的傑理科技更是以一副“志在必得”之態叫板註冊制下的創業板,彷彿要把前兩次IPO所受的“委屈”都加倍償還似的——在錯失了前兩次IPO機會之後,傑理科技欲在募資額上“收之東隅”,其第三次IPO的募資額度由前一次的5.8億元左右爆增至25億,其中僅用來補充流動資金的就達11億,補流資金佔募投總額比例更是高企至44%。

在一邊向A股市場“獅子大開口”,大量資金用以補流之外,另一方面,也就在傑理科技啓動第三次IPO的前夜,其悄然啓動了鉅額分紅,賬上數億現金被瓜分一旦。

這一面募資補流,一面鉅額分紅,於是,外界又紛紛質疑傑理科技此次IPO募資的必要性。

恐怕連傑理科技自己也沒有想到,其第三次IPO卻在已完成了深交所的第三輪審覈問詢後,即將迎來上市受審之時,突然戛然而止功敗垂成。

縱然已經有了三次失敗的經歷,但準確的說,傑理科技至今實際上皆未真正迎來闖關A股上市的關鍵時間窗口,畢竟前三次的上市之旅,其連上市委會議的門檻都皆未有所碰觸,從未獲得上會受審之機。

如今,傑理科技又第四次啓動IPO,已經打破“事不過三”慣例的它,又真的能否在該次上市征途最後如願迎來滿意的結局呢?

1)傑理科技IPO三次鎩羽的真相

傑理科技的資本化之路,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的典型。

其目前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在產品、客戶、市場、以及商業定位都最爲高度相似的企業——深圳市中科藍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藍訊”),不僅是在其首次啓動IPO時的2017年纔剛剛成立,更是早在2022年7月中旬便已經完成A股IPO上市,反觀傑理科技,如今還在一次又一次“重頭一躍”。

中科藍訊與傑理科技的淵源還遠非競爭對手這般簡單,二者從某種意義上更可謂是同根所生。

主營無線音頻SoC芯片研發、設計與銷售的中科藍訊,其主要產品即爲TWS藍牙耳機芯片、非TWS藍牙耳機芯片和藍牙音箱芯片等。

2016年12月,在初代AirPods發佈僅僅三個月後,斯時60歲的黃志強聯合當年33歲劉助展以及其團隊的其他技術骨幹,共同在深圳投資組建了中科藍訊,註冊資本300萬元,專攻TWS耳機類藍牙SoC芯片。

無論是中科藍訊還是傑理科技,其核心的技術團隊最初皆是脫胎於珠海建榮集成電路科技(下稱“建榮集成”)及相關關聯企業。

按照中科藍訊在其彼時的IPO申報材料中的歷史沿革描述稱,黃志強主要負責公司戰略、市場開拓、發展經營並提供資金和其他必要的資源支持,持有當年中科藍訊60%股權;而劉助展,以及樑明亮、孔繁波、吳瀚平等12人所組成的創始技術團隊則負責技術研發、團隊建設、運營管理等,持有剩下的40%股權。

也就是說,黃志強是項目的牽頭方和投資人,而劉助展所帶領的團隊則是核心技術提供方。

公開資料顯示,劉助展則出生於1983年,本科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後,他曾在2014年前在珠海建榮集成電路科技(下稱“建榮集成”)工作了將近8年,從一名普通的軟件工程師一路做到了技術總監,隨後他又在珠海煌榮集成電路科技(下稱“煌榮集成”)擔任技術職位,直到2016年參與創辦中科藍訊。

事實上,不僅僅是劉助展,而是其當年組成的與黃志強合作的創始技術團隊的12人皆來自於建榮集成和煌榮集成。

建榮集成是卓榮集團的一部分,公司成立於2003年,總部卓榮集成電路科技設立在香港,並先後在珠海、深圳和中國臺灣設立了研發機構以及全資公司,產品方案覆蓋藍牙、音視頻、Wi-Fi、MCU、以及存儲芯片等領域。

實際上,煌榮集成也屬於卓榮集團旗下企業,卓榮集成電路科技有限公司爲總部,建榮集成和煌榮集成分別爲旗下的設計中心。

中科藍訊這批主要技術團隊成員在建榮集成、煌榮集成任職期間,也主要從事 MP3 芯片、存儲芯片、藍牙音頻芯片等各類芯片的研究開發或支持性工作。

同樣,傑理科技的創始團隊也都來自建榮集成,包括傑理科技的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王藝輝在內,傑理科技的多名公司高管與核心技術人員都曾在建榮集成任職。在2010年創辦傑理科技之前,王藝輝還曾一度擔任建榮集成的副總裁。

在傑理科技於2017年首次申報IPO期間,,“老東家”建榮集成還曾對其實名舉報,主要內容便涉嫌訴訟、專利糾紛、招股書信息披露不實等。此外,建榮集成及其子公司還曾於 2012 年至 2018 年期間, 多次以侵犯商業秘密、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侵權等爲由欲追究傑理科技實際控制人王藝輝等人刑事和民事責任。

中科藍訊與傑理科技如今的資本運作結局,着實上演了一出名副其實的“同人不同命”的故事。

首次衝擊IPO因前東家的舉報事件和業績的問題,傑理科技上市最終不歡而散的結局並不讓人意外。

重啓上市便“中籤”現場檢查,並由此牽扯出一系列的稽查懲處,傑理科技二闖關的失利也在情理之中。

據叩叩財訊獲悉,2019年底,隨着傑理科技被送交稽查之後,除了其公司本身,作爲其彼時IPO保薦機構也曾一度擔心自己被遭受牽連。

2021年1月,經過一年多時間稽查後,證監會意外地以一紙對傑理科技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的決定宣告了對這一“問題嚴重”的調查結果。

“公司2015年至2016年使用個人銀行賬戶收支貨款,其中2015年體外收取銷售貨款7,084萬元、體外支付採購貨款6999萬元,2016年體外收取銷售貨款1330萬元、體外支付採購貨款1126萬元;2014年至2018年,該個人銀行賬戶向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關聯方轉出資金373.27萬元。公司提交的申報財務報表及招股說明書未如實反映和披露上述信息。”在證監會公佈的上述調查結果中稱,相關行爲違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四條、第十七條、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構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所述行爲。

2021年9月正式申報的傑理科技第三次IPO是目前爲止其距離成功上市最近的一次。

除了業績的持續增長,在彼時其第三次啓動IPO的前夕,突擊入股的外部機構股東,也曾給了傑理科技接連受挫後繼續向上市發起衝擊的最大“底氣”。

2020年12月,也就是其前次IPO稽查結果公佈前夕,傑理科技突然啓動了其成立十年來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者的增資擴股,1057.50萬股的新增股本由5家機構投資者聯合認購。其中,日照中融認購其中427.50萬股,宇信金、義烏華芯、深圳展元分別認購180萬股新增股本,蘇州元禾則認購了剩餘的90萬股。

2021年3月,在證監會對傑理科技的處罰塵埃落定之後,傑理科技再度啓動新一輪的增資,又有兩家重磅的外部股東強勢介入其中。

實控人爲上海國資的上海華虹雖然僅認購了其新增的90萬股,但國資入股的信號對三闖IPO的傑理科技而言,顯然是意義重大。而小米科技更是動用近2.3億現金認購其1080萬股,使得其也成爲了傑理科技最大的外部投資者。

在引入上述頗具背景的股東之後,2021年9月中旬,傑理科技便迫不及待地拉開了三闖A股資本市場的序幕。

但誰承想,已經經過了深交所三輪問詢後,2022年8月24日晚間,深交所還是正式發佈公告宣佈對傑理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終止審覈的決定。

外有數知名機構股東加持,內有業績的高速增長之勢,傑理科技的第三次IPO又緣何說斷就斷呢?

在傑理科技第三次上市鎩羽一個月後,2022年9月,一份來自於深交所的《創業板註冊制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下稱《上市審覈動態》)揭開了謎底。

在該份落款日期爲2022年第8期的《上市審覈動態》中稱,在2022年8月有9家擬IPO企業因涉及現場督導而上市失敗,其中之一便是:“有某發行人前次申報被開展現場檢查,發現通過使用員工個人銀行賬戶大額收取、支付貨款,本次申報發現仍存在前述情形,但未能就資金往來情況提供充分證據和合理解釋”,於是在深交所對其發起現場督導時久“一督就撤”。

而這,顯然直指的便是傑理科技。

2)保薦代表人請辭,國泰君安接棒

三次失敗的IPO歷程並未消磨傑理科技的上市意志,反有越挫越勇之勢。

於是,在第三次闖關A股以主動撤回申請終止一年之後,傑理科技的第四次A股資本之行計劃又緊鑼密鼓地拉開了序幕。

這一次,傑理科技摒棄了此前三次與其共進退的老戰友——保薦人中信建投,改而選擇了綜合實力頗有差距的國泰君安。

在2023年上半年中,以正式掛牌交易爲口徑,中信建投以成功保薦15家企業上市在國內近百家券商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中信證券,而國泰君安僅成功護航了7家企業掛牌A股,排名第7位。

前三次IPO屢敗屢戰之際,傑理科技都對中信建投投出了信任票,第四次再返場之際,傑理科技緣何拋棄了昔日的戰友呢?

據上述接近於傑理科技的中介機構人士透露,這或與此前中信建投負責傑理科技IPO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已離職有關。

“多年來,中信建投一位投行保薦代表人一直主導傑理科技IPO項目,從傑理科技2016年開始籌備IPO開始,皆是由此人負責,但該保薦代表人在2023年初已經從中信建投請辭,這也是傑理科技IPO決定改投其他券商懷抱的原因之一。”上述中介機構人士坦言。

據傑理科技歷次IPO申報信息顯示,其前三次IPO的保薦代表人雖各有些許差別,但保薦代表人譚永豐一直在列,傑理科技的首次IPO便是由譚永豐攜手王萬里保薦,第二次IPO則更換爲譚永豐與李林,到了第三次申報上市,傑理科技的保薦代表人再次更換爲譚永豐和陳濤。

公開信息顯示,譚永豐,經濟學碩士,曾任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銀行業務管理委員會高級副總裁,曾主持或參與多起IPO和重組項目。

據叩叩財訊獲悉,2023年2月,譚永豐便已從中信建投離職,目前去向尚不明。

雖目前傑理科技的最新一輪上市輔導工作纔剛啓,但據上述中介機構人士推測,傑理科技此次上市輔導雖能趕在2023年底完成,但其第四次IPO的正式申報時間窗口或將最可能是在2024年的春節前後。

外界或並未獲知的一個細節是,雖傑理科技前三次IPO最終都無一例外的無功而返,但這並未影響到各方資本繼續對這家企業的追捧。

據叩叩財訊獲悉,在繼第二次上市失敗後,差點被判爲“2019年IPO造假上市第一股”的傑理科技,在其第三次IPO申報前夕獲得了包括小米集團在內的多家重磅機構的增資後,此次,在其啓動第四次上市之旅前,傑理科技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外部投資機構的入駐。

經過該輪增資,2022年12月,傑理科技的註冊資本由此前的38317.5萬元增至39995.5萬元。

“在2022年底,傑理科技又進行了新一輪的增資擴股,爲了規避申報前12個月將認定爲突擊入股的限制,傑理科技很可能將第四次的申報時間窗口放在2024年初。”上述中介機構人士解釋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