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IPO遭否 太美科技“闖關”港股
本報記者 陳婷 曹學平 深圳報道
衝擊A股“醫療SaaS(軟件即服務)第一股”被否後,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美科技”)重振旗鼓赴港上市,並於近期取得進展。
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太美科技H股發行上市已獲備案,公司擬發行不超過1.345億股。今年1月,太美科技向港交所遞表。在其之前,港股已有醫渡科技(2158.HK)、醫脈通(2192.HK)、智雲健康(9955.HK)等一批以醫藥行業作爲主要服務對象的數字化廠商。太美科技的到來,既身繞科創板IPO失利的陰霾,又頭頂“2022年國內生命科學研發和營銷數字化解決方案第一大供應商”的光環。
招股書顯示,太美科技主要銷售雲端軟件(包括SaaS產品及定製軟件等)以及提供數字化服務,客戶對象以製藥企業、研究機構爲主,目前尚未實現盈利。
兩次闖關IPO期間,太美科技雖還沒能扭轉經營業績,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科創板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太美科技員工總數爲1511人。公司在問詢答覆中表示,公司近年來業務發展持續向好。未來,員工人數預計仍將保持增長,所需辦公面積將不斷增加,其爲此擬募資購置房產,投資預算約7億元。但根據港股招股書,到2023年9月末,太美科技員工總數不增反降,減少近三分之一至1078人,而公司也不再將購置辦公場所列入募資用途。
對於公司經營現狀等相關問題,7月23日,太美科技方面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正處在靜默期,有關情況不便對外公佈,以其披露的公告爲準。
持續大額虧損
7月9日,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太美科技境外發行上市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通知書,對其企業境外發行上市及“全流通”備案信息予以確認。
上述通知書顯示,太美科技37名股東擬將合計約1.75億股境內未上市股份轉爲境外上市股份,並在港交所上市流通,這些股東涉及騰訊、軟銀、高瓴資本、雲鋒基金等知名機構。根據招股書,自2013年成立至今,太美科技已完成8輪融資,累計超22.75億元,估值達80億元。
招股書顯示,太美科技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爲趙璐,其在公司任職董事長、總經理。趙璐對公司直接持股約17%,間接持股約16%,合計控制太美科技約33%股權。
太美科技主要從事爲醫藥研發產業鏈相關方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2013年6月,唐麗莉(趙璐的配偶)、肖亮(唐麗莉的大學同學)各出資55萬元、45萬元成立太美科技。2013年—2015年,太美科技上線多個數字化產品,提供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服務,公司在此期間先後獲得500萬元的天使投資及2000萬元的A輪投資。2016年—2021年,太美科技拓展業務,並向平臺化轉型。2021年年底,公司於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2023年年初被終止審覈。今年1月,太美科技衝擊港股上市。
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以2022年的收入計算,太美科技是中國生命科學研發和營銷領域最大的數字化解釋方案供應商,其佔據6.5%的市場份額。其中,在研發數字化解決方案市場,太美科技的佔有率爲8.5%。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太美科技在手訂單金額爲16億元,其中生命科學研發軟件在手訂單約3.91億元,涉及2131個項目。
近幾年,太美科技的營收規模持續增長,但尚未實現盈利。
根據兩次IPO招股書,太美科技在2019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持續虧損,淨利潤分別約爲-3.61億元、-4.99億元、-4.8億元、-4.23億元和-2.69億元。太美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虧損反映了公司爲發展業務而作出的大量投資,包括開發平臺、改善技術與研發能力、解決方案商業化以及銷售工作。公司無法保證日後將能夠產生淨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太美科技曾在招股書中表示,根據測算,假設公司收入規模增長至15億元收入以上的水平,且毛利率維持在40%以上,期間費用率下降至40%以下,若以上假設條件均可達成,將實現扭虧爲盈。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同時實現上述三個假設條件似乎並不容易。首先,太美科技在2022年度收入剛突破5億元,距離15億元還需200%的增長。其次,公司在報告期內的毛利率持續下滑,40%以上的水平僅出現在2019年,2023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爲30.2%;最後,在科創板披露的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太美科技期間費用佔營收的比重持續超過100%,或入不敷出。根據港股招股書,2021年及2022年,公司銷售成本佔收入的比重均超過60%,2023年前三季度達到69.8%。
值得注意的是,太美科技在科創板IPO時並沒有打算將募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此次赴港上市,公司擬將10%的募資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截至2023年9月30日,太美科技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爲5.16億元,其在港股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擁有的營運資金能滿足其目前及未來12個月的需求。
商業模式遭置疑
持續大額虧損背後,太美科技的商業模式面臨拷問。
生命科學研發和營銷數字化解決方案市場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太美科技核心技術相關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爲84.46%、86.54%、87.72%和89.36%。但在科創板上市委會議現場,太美科技仍被問詢商業模式是否穩定、盈利預測是否可實現、核心技術對公司的重要性及利潤貢獻等。
結果顯示,科創板上市審覈委員會審議認爲,報告期內,太美科技未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未充分披露有利於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的重要信息,不符合相關規定。結合這些意見,上交所決定對太美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終止審覈。
太美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爲解決新藥研發的關鍵挑戰而成立。“醫藥研發產業鏈相關方包括醫藥企業/申辦方、CRO(合同研究組織)和實驗室等第三方服務商、醫院/臨牀研究機構、醫生/研究者、患者/受試者及監管機構等,彼此之間有大量信息、數據、流程交互需求。其中,醫藥企業/申辦方是核心參與方,也是數字化解決方案主要的付費用戶。”
在覈心技術方面,太美科技方面披露稱,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打造電子數據採集系統、醫學影像閱片系統、藥物警戒系統等SaaS產品及 IRC(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獨立評審委員會)獨立影像評估服務、SMO(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現場管理組織)管理服務、藥物警戒數據服務等配套的專業服務,服務各參與方的具體需求。
報告期內,太美科技主要銷售SaaS產品並提供數字化服務,其中,SaaS產品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業務。
從營利模式來看,太美科技SaaS產品通常採取訂閱形式收費,產品可單獨銷售,也可與相關專業服務整體銷售。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SaaS產品收入佔比分別爲25.7%、27.3%、27.8%,毛利率分別爲75.4%、82.1%、76.1%。
提供數字化服務產生的收入佔據了太美科技過半的營收,但這項業務也給公司帶來居高不下的銷售成本。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數字化服務的銷售成本佔比分別爲71.6%、80.8%、80%,金額均在2億元以上,其毛利率分別爲19.5%、13%、10.7%。受此主要影響,太美科技整體毛利率從2021年的35.3%下降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30.2%,公司方面對此解釋稱,鑑於公司業務處於早期階段,尚未能實現規模經濟以控制成本。
而爲擴張業務,太美科技已產生大量銷售開支、行政開支及研發開支。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銷售開支約爲1.11億元,佔收入的比重爲27.1%,行政開支約爲1.83億元,佔收入的比重爲44.7%,研發開支約爲1.37億元,佔收入的33.5%。
太美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的業務或高度依賴其挽留現有客戶及吸引新客戶的能力。但截至2023年9月30日,太美科技的客戶總數爲1003個,比2022年年末減少30個,其中SaaS產品客戶數量有773個,比2022年年末減少16個。
值得注意的是,太美科技曾在科創板IPO期間變更申報標準,其首次申報時選擇了“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0億元”的上市標準,後申請變更適用“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的上市標準。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11月30日,太美科技的預計市值區間爲160億元至200億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結合估值參考標的,公司預計市值區間爲102億元至191億元。
(編輯:曹學平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