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西遊記

沙漠邊,水雲間,草豐蝦美滿塘鮮。

仲夏,新疆阿拉爾市幸福鎮古渡口小龍蝦養殖基地,養殖戶馬春花正在捕撈小龍蝦。她將池塘裡提前佈下的籠網拉出水面,網中的小龍蝦只只個頭飽滿,不停地揮舞雙鉗。

“我們這個基地有500畝,小龍蝦畝產達到150公斤。”馬春花指着遠處的一片片水塘說,這幾年,小龍蝦成了餐桌“流量擔當”,特別是在夏季,阿拉爾及鄰近阿克蘇等地的小龍蝦供不應求。

“小龍蝦從內地到新疆,一路折騰,就沒那麼新鮮了,而且價格還高。咱們這裡有市場、有水面,爲啥不試試?”2017年,本是一名棗農的馬春花萌生了養殖小龍蝦的想法。

這個想法並非毫無依據。塔里木河從阿拉爾發源,在這條我國最長的內陸河兩岸,坑塘星羅棋佈,特別適合發展水產養殖。但養殖小龍蝦在當時還是聞所未聞。

“雖然有水,但附近就是沙漠,這能行嗎?”“得病了怎麼辦,蝦藥去哪裡買呢?”“估計水土不服,長不大!”……家人和朋友紛紛表示懷疑。果然,由於本地水質、水溫等與原生地差異較大,馬春花從湖北潛江引進的首批小龍蝦種苗大部分都沒能存活,“當時心情糟透了,小龍蝦‘西遊’剛啓程,便遭了難”。

怎麼辦?馬春花從清理水塘、引進水草、改進水質等方面入手,迎難而上,不斷鑽研養殖技術,終於解決了難題。

“第一批小龍蝦成功越冬時,我特別興奮,看到希望了!”馬春花說,養殖初期還是要模擬原生地的生長環境,讓小龍蝦有個適應過程,最終才能落戶塔里木河畔。

從潛江到阿拉爾,兩地車程約4000公里,小龍蝦西遊成功,讓鄉親們充滿期待。在大家的鼓勵下,馬春花牽頭成立了阿拉爾市古渡口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已發展成爲集種源繁育、生產養殖技術推廣、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特種養殖基地,社員由最初的4名增加到10名,每名社員年增收5萬元左右。

“一是科學養殖,二是勤勞致富,三是抱團發展……”合作社成員劉正雲掰着手指頭說起養殖小龍蝦的經歷,目光中透出喜悅,“沒什麼事情是一頓小龍蝦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 (作者:喬文匯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