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就罹患糖尿病 她躲廁所打胰島素被誤會打毒品
林嘉鴻醫師指,新一代的胰島素儀器,只要用軟針頭埋入皮下,便能透過連結的小型儀器(圖中黑色儀器),預測血糖狀況,更只要輕輕一按儀器,就能注入胰島素,大幅減少扎針次數。(倪浩倫攝)
國內現有1萬多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遭嚴重破壞,得長期靠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一名12歲的小六女童小櫻(化名),爲了不讓同學知道自己罹病,總要跑進廁所注射胰島素,施打環境相當差,好幾次筆針掉進馬桶,得打給媽媽求助,當有次終於被同學發現時.還被誤會是在施打毒品。
臺灣兒童糖尿病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治醫師羅福鬆說,第一型胰島素患者在國內約突破1萬人,以國小3~4年級爲例,每10萬人約有3~4人;他補充,該疾病被衛福部國健署列爲重大傷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體內免疫細胞誤攻擊、破壞胰島細胞。
成人、老人容易罹患的第二型糖尿病,胰島素尚有4成的功能,可靠口服藥物來控制血糖,羅福鬆說,第一型糖尿病的胰島素僅有正常人的2成,只能仰賴注射胰島素,由於好發年齡爲8~13歲,這些小朋友得從小學會自己扎針驗血糖、每天4次的打針注射胰島素,還得控制飲食,在這相當重視同學眼光的年紀,總讓這些小病人備感壓力。
小櫻在小學六年級時確診第一型糖尿病,由於不想讓同學知道自己罹病,更不想在大家面前扎針打針,總在下課時躲進廁所打針,有幾次注射的筆針不小心掉到馬桶、垃圾桶,還得用偷帶的手機求助媽媽,有次被同學發現,更一度被誤會是在施打毒品,讓她壓力大到爆表。
林口長庚新陳代謝暨內分泌專科主治醫師林嘉鴻說,除了高血糖,「低血糖」也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狀況,常見患者在半夜出現抽筋抽蓄等低血糖狀況,讓家長嚇個半死。
林嘉鴻說,現有又被稱爲人工胰臟的新一代胰島素幫浦,只要用軟針頭埋入大腿、手臂或腹部皮下,透過連結的小型儀器,便能立刻預測血糖的狀況,更只要輕輕一按儀器,就能注入胰島素,扎針的次數從每天4次降到3天1次,大幅降低病友的不方便,更有研究顯示,透過胰島素幫浦,可讓患者降低5成,夜間發生低血糖的機率。
羅福鬆補充,低血糖除了會有發冷、手抖、心悸、心跳變快,嚴重更有抽筋、昏倒的可能,對於6歲以下的兒童,更可能因此影響智能;他說,透過新型的儀器,能預測血糖趨勢,不讓自己血糖掉太多,但仍提醒病友,要隨身攜帶高升糖的點心,像是方糖、果汁等,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