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行爲與電子商務的四個革命

(圖/X-STORE 4業者提供)

新冠疫情的來臨,改變了生活步驟型態,讓本來就在快速變化消費行爲,增加了一個巨大的變數。目前與消費相關的去年統計數據一一出籠,果然呈現出嶄新態貌,其變化之大,以「革命」來形容亦不爲過。在臺灣全球,各有兩場革命在進行。

在臺灣的第一場革命是「超車」:有兩個重要的超車,以前幾十年沒有發生過,今年第一次發生了;一是便利商店營業額首度超過百貨公司,二是超級市場首度超過零售式量販店。這代表臺灣消費者從「集中」改爲「分散」。4種通路中百貨公司銷售額佔零售總額比率,從5年前達到9.2%後就陷於停滯,其他3種則都在成長。至於其他實體店面零售,就呈直線式下降,異常悽慘。

臺灣出現的第二個革命,是以電子商務爲主的無店面零售,其營業額遽升;包含以上所說4種通路在內的「綜合商品零售業」,和無店面者相比,10多年前是8倍,去年一舉降到3.9倍。全國B2C的總金額,去年數字還沒有出來,但以零售行業的成長率估算,應該超過8300億,等同每位國民全年36000元,創歷史新高。當然,與南韓約當每人近8萬臺幣相比,還有成長空間。

如果說臺灣的消費型態有鉅變全世界的情況更是如此。在全球電子商務方面,第一個革命是新挑戰者出現,開始對既有強權構成威脅。從2018年到現在,網路零售業股價漲最多的,不是亞馬遜、京東和阿里巴巴,而是加拿大的Shopify,還有中國大陸的拼多多。

Shopify不是網路商店,而是幫助一般零售業開設網路商店的工具提供者。訂購其服務的賣家,在去年第3季已經達到170萬,成交總額已經達到300億美元;根據去年的預估數,它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eBay,成爲第3名,讓龍頭老大亞瑪遜也趕快購併一家競爭廠商,做好防備。

在全世界電商最發達的中國市場,阿里巴巴則必須迎戰拼多多,一家走早期(阿里巴巴旗下)淘寶路線廉價團購電商。立基於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拼多多像是網路上的「攤販」,預計其營業額即將超過京東,成爲大陸市場的第2名。

全球發生的第二個革命,是幾乎在每個地區都有市場爭奪戰在激烈進行中。在南韓,是本土的Coupang和亞馬遜對決;在日本,是本土的樂天和亞馬遜對決,LINE可望攜手雅虎加入戰場;在印度,是亞馬遜、沃爾瑪所扶持Flipkart,以及印度大資訊廠商Reliance所屬JioMart的三方對決。在東南亞,我們看到代理人的戰爭:阿里巴巴所屬馬來西亞Lazada、印尼本土廠商Tokopedia跟騰訊入股的新加坡Sea集團,互別苗頭;歐洲是亞馬遜一家獨大,但開始出現地區挑戰者如英國的Boohoo和德國的Zalando。在南美洲巴西的Mercado Libre規模最大,但是在中美洲墨西哥,亞馬遜正在和Mercado Libre拚鬥。

以上幾個革命,都意味着無店面銷售的崛起,但我們也還不能說實體店面的觀念已經過時。去年Nike的網路銷售已經達到總銷售的3成,會員超過2500萬,但它繼續不斷開實體店。重點在於,它是讓網路會員結合實體客戶,互爲表裡。

大陸網購發達,但去年還是開了374個大型購物中心。亞馬遜正在大力擴展「無收銀機」的無人實體超級市場,阿里巴巴也在推展下一代的實體店「盒馬」。

去年一年,美國實體店面倒了8700家,英國倒了16000家,不能不說也是革命。但是其中有很多的著名品牌,因爲有知名度,其品牌被電商收購。另外,小型店面配合直播,又興起一種新的通路。不過,不論哪一種通路類型,要能發展,就必須有消費者的支持;所以,消費者是最後的贏家。(作者爲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