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級可穿戴設備進入存量時代?

作者:李東耳

近年來大火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突然下降,難道可穿戴設備賣不動了嗎?

根據IDC發佈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爲2584萬臺,同比下降7.5%。

來源:IDC中國

據該報告顯示,耳戴設備市場2022年第一季度出貨量1596萬臺,同比增3.5%,但具體產品中只有真無線耳機保持同比增長3.2%;成人手錶成人手錶386萬臺,同比降1.7%;兒童手錶降幅較大,出貨量爲330萬臺,同比下降27.2%;手環市場2022年第一季度出貨量263萬臺,同比下降33.6%。

雖然終端消費市場受到一點影響,出貨量出現一定下滑,但真正導致出貨量下滑的恐怕還是來自產業本身。

這個可穿戴設備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可穿戴設備已進入升級換代的存量市場競爭

資料顯示,此次IDC公佈的主要是消費級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數據,因此說可穿戴設備賣不動了,恐怕還爲時過早。

因爲各類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下滑的原因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耳戴設備:

耳戴設備出貨量雖然仍在增長,但增速略慢,除一季度終端市場整體疲軟外,缺乏爆款新品也是原因之一。

對此,據IDC中國高級研究經理潘雪菲表示,可穿戴市場的成長過程並非是一帆風順的線性發展,而是在探索中階段性成長。多次單品引爆市場之後,增長速度放緩,進而蘊育等待下一次成功探索的爆品出現。過去三年時間,運動手錶、真無線耳機、主動降噪耳機先後引爆市場,成就可穿戴市場的高速增長時期。

也就是說,當前耳戴設備的出貨量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由於無新爆款產品導致設備更新需求減少,整體消費需求下降,屬於正常情況,但如果沒有新的能夠引爆市場的產品,增速下滑的問題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

智能手環:

智能手環出貨量下降並不意外,隨着可穿戴設備功能的迭代,智能手環的價格優勢逐漸喪失,算力低等的劣勢逐漸顯露。

在價格方面,雖然也有不少一、二百元的智能手環,在京東等電商平臺上,但想要買個功能全、款式新的智能手環價格也不低,個別產品甚至價格近千元;

智能手錶的價格卻在不斷下探,已有不少產品價格達到千元級別:

一方面是越來越貴的智能手環,一方面是越來越便宜的智能手錶,當二者同時擺在消費者面前時,縮小的價格差就更加尷尬。

與此同時,IDC在報告中也指出,手環市場受到產品形態競爭、疫情居家以及新品即將上市的多重影響,持續下滑趨勢明顯。

圖片來源:北京雙井某華爲體驗店櫃檯

智能手錶:

2022年上半年,智能手錶並沒有因促銷力度的增加而增加,據IDC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智能手錶市場以優化渠道庫存、爲第二季度的618做準備。再加上在第一季度處在雙十一和618兩個大促之間,2021年末促銷季造成了一定的需求透支、產品功能升級有限以及局部地區疫情影響,市場增速顯著放緩。

近期,商家對智能手錶的促銷力度大大增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除線上渠道常見的促銷活動外,在線下渠道,部分品牌也對智能手錶進行了一些促銷活動,如據北京某華爲線下體驗店工作人員的介紹,由於與運營商合作,當前購買部分智能手錶可享受價格直降1000元的活動,一款2000多元的智能手錶到手價格僅爲1000多元,參加活動僅需要辦理一個149元/月的套餐,套餐內容包含流量、通話時間、寬帶等,甚至還可以免費上門安裝寬帶以及辦理攜號轉網。

同時,IDC的報告中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可穿戴市場出現同比下滑,由局部疫情反覆、消費情緒回落以及行業升級瓶頸等多方面原因導致。中國可穿戴市場當前面臨增長挑戰,短期上可以通過價格刺激拉動需求,以及精細化市場定位充分挖掘現有需求;長期而言則需要更多功能升級場景豐富從而帶動新的消費需求涌現。

也就是說,雖然當前可穿戴設備通過降價促銷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短期消費需求,但這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少量因價格因素暫未入手可穿戴設備的消費者,真正能夠讓可穿戴設備走出增速下滑的,是由切中消費痛點的新功能、新場景帶來的的升級換代需求。

簡而言之,當前的消費級可穿戴設備已經開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發展階段中,市場定位將越來越因不同消費羣體細化,產品也將越來越差異化。

可穿戴設備本身:並非功能越多越好

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變化從一季度的出貨量數據中也可略見一二。

一方面小而美的智能手環正逐漸被功能豐富的智能手錶取代,另外一方面智能手錶本身也逐漸細分不同的產品。

由於智能手錶可以搭載更多傳感器,智能手錶可以相對精確地、長時間地檢測到心電、血壓、身體成分等身體健康數據。因此,當前智能手錶除部分代替手機外,當前的主要功能就是健康監測類功能。

但隨着智能手錶健康檢測功能越來越豐富,價格也在上升,但對於消費者而言,很多新功能並非剛需,一些主要功能能夠做到精準即可。因此,價格更低,但功能沒那麼豐富的輕智能手錶正逐漸興起。

同時,在全屋智能的入口之爭逐漸白熱化後,智能手錶也逐漸表現出成爲全屋智能入口的能力。作爲全屋智能的入口,主要功能就是要能夠根據用戶的需要準確控制相應的設備,智能手錶體積小,可隨身攜帶,又是獨立設備,可以避免用手機做入口導致應用衝突,用戶可以一邊用手機一邊操作智能手錶。

但這要求智能手錶能夠獨立於手機之外,成爲一個獨立的智能終端。智能手錶也因此出現了兩種類型:

一是傳統的需要手機或電腦的依附類手錶;

另一個是基本不需要手機的平臺型手錶。

而要想成爲全屋智能入口或其他應用場景的入口,就需要摒棄依附類手錶離不開手機的毛病。

而平臺型手錶的最大問題就是成本高,這也就意味着這類手錶所面對的消費羣體,與輕智能手錶的消費羣體並不相同,在市場定位、產品定位等方面都需要做出更加鮮明的差異化。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不作爲智能家居入口,智能手錶也需要逐漸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如小米集團作爲國內智能手機的重要玩家,但在知乎、貼吧等平臺上有關小米手機的不少負面評價中,一個常見的吐槽點就是雖然手錶擁有輸入法,但大量的功能還是隻能在手機上完成。

隨着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也將成爲一柄雙刃劍,一味地增加功能而不將產品做精細化區分,恐難真正抓住未來的市場。

可穿戴設備新場景不斷被髮掘

除了不斷細化市場外,可穿戴設備還需要不斷開發新的應用場景和功能,從而開發新的爆款產品。

目前,消費級可穿戴設備已有新的應用場景或功能被髮掘或發現出來,甚至還引出了新的參與者。

智能手錶在智能汽車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應用。目前智能手錶在健康監測領域已經有了比較出色的表現,並以開發出針對駕駛員的健康監測功能,根據IDC的報告,智能網聯汽車中的駕駛員健康/駕駛狀態監測受到用戶較多關注和重視,在已使用用戶當中的使用頻次較高。

除做健康監測功能延伸外,也有其他企業嘗試利用智能手錶完成其他功能。2021年底,比亞迪推出了一款擁有智能點火、智能上鎖、升降車窗等功能的智能手錶,並表示可完美替代原車鑰匙。

此外,智能手錶與VR等設備的多模態交互應用也是不少企業研發的重點。Meta曾被爆出最早將於2022年發佈智能手錶產品,該產品將與其VR頭顯搭配使用,Meta曾表示,未來的手錶可以作爲其頭顯的輸入設備或附件使用。

華爲近期也公佈了一項用於心理治療的專利。該專利主要通過智能手錶或其他可穿戴設備獲取生理參數並上傳到運單,確定用戶的心理狀態是否爲異常,以及確認異常心理狀態的類型。再根據心理狀態異常的類型,向用戶穿戴的虛擬現實VR設備發送對應的心理安慰內容,從而幫助患者得到緩解或治療。隨着新功能新場景的不斷髮掘和落地,可穿戴設備或將繼續延續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