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力金融“含科量” 近四成機構使用AI

圖蟲創意/供圖 翟超/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陳霞昌

金融科技企業數量達1000家;與Web3.0(第三代互聯網)相關的公司超過220家,包括8家虛擬銀行和4家虛擬保險公司;金融機構使用人工智能的比例約爲38%,遠遠高於26%的全球平均水平……

這一系列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數據,使得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成功吸引了全球金融與科技領域的企業及從業精英的目光。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4”活動中,各方思想在此交融、碰撞,共同探尋古老的金融行業如何搭上全球科技創新的“高速列車”,邁向更加智慧、便捷、高效的發展之路。

然而,金融科技的發展需既快速又穩健,在追求高效的同時兼顧安全,這是當前全球金融科技面臨的共同課題。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香港擁有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既積極擁抱新技術,又具備適當的監管,是全球投資者尋覓金融科技發展機遇的理想之地。”

發力金融“含科量”

作爲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構建了一張連接海內外資金和資源的強大網絡。

“香港是我們海外業務的中心,這裡具備發達的金融業,我們在這裡一方面利用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優勢,整合金融機構的資源,另一方面與香港本地及大灣區其他地區的企業客戶緊密聯繫合作,從而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構建完善的業務網絡。”港股上市公司連連數字旗下品牌連連國際聯席CEO沈恩光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連連數字一直將香港視爲精耕亞太市場及佈局全球業務生態的關鍵點位。

“金融科技公司需要什麼?客戶、投資者、合作伙伴,而在這裡(香港)最容易找到。”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曾在公開活動上表示,很多內地的金融科技公司落戶香港,可以拿到資金和境外客戶;而歐美地區的金融科技公司則希望把產品服務藉此打入內地市場和亞洲市場。

今年前8個月,香港投資推廣署協助59家金融科技公司在香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比去年同期增加44%。

而全球金融軟件公司Finastra近日一份相關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香港金融機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使用率高達38%,遠高於全球26%的平均水平。在此基礎上,香港目前已有超過1100家金融科技和Web3.0公司,同比增長約15%。目前,香港不少銀行、證券、保險、會計等行業,均已開始使用人工智能模型。

在大國博弈的影響下,香港需要進一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科技顯然是重要抓手。在本屆活動開幕式上,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宣佈了一系列新措施,從推進資產代幣化、打破支付隔閡、發揮數據潛能和提升銀行數字化能力等方面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發展。

中資企業“逐鹿”香港

近期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佈的《施政報告2024》也提出了多項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科技的舉措。比如,繼續推動央行數碼貨幣、移動支付、虛擬銀行等創新金融服務。而接受記者採訪的多家金融科技企業也對此持歡迎態度。

騰訊財付通外匯業務負責人戴海勇告訴記者,香港作爲國際性金融中心,經濟政策制定與國際接軌,能幫助全球企業服務境內用戶和把握商業機會,也有助於境內企業瞭解全球需求並提供產品。此外,大灣區能有效連接境內外,放大境內吸引力,整合國際化資源,助力全球企業發展。

新紐科技是一家來自內地的人工智能科技企業,公司副總經理丁耀新告訴記者,香港的金融生態和內地有較大差異,但金融機構對轉型的需求同樣迫切,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利用新技術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成爲客戶的最大痛點。而相較於國際科技巨頭,內地的金融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應用層面和後續服務方面更有優勢。新紐科技在香港設立辦公室後,一直努力主動嘗試與推動旗下自研優勢技術與香港金融服務場景的有效打通與有機融合,目前已經初見成效。

沈恩光表示,香港作爲海外業務中心,具備豐富的科技人才、發達的銀行界以及成熟的金融業。連連數字利用香港離岸中心概念,整合銀行等金融機構資源,與香港及大灣區商戶緊密合作,通過深圳辦公室協同負責華南地區業務,實現區域資源的高效配置,構建起完善的業務網絡。

尋找創新與風險平衡點

從移動支付到區塊鏈技術,從人工智能到大數據分析,作爲一個新興的跨界融合領域,金融科技的發展都必須圍繞“安全”這一基本的底座,在科技賦能金融的過程中,以規則和秩序夯實安全的“紅線”顯得尤爲重要,也對相關監管機構提出了較高要求,如何在鼓勵創新和防範風險之間找到平衡,是當前全球金融科技面臨的共同課題。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談及金融科技在香港的發展時也指出,人工智能模型的本地化之所以受到關注,因其既涉及金融企業如何自主調整以適應自身需求,也與金融監管特性相關。他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很多監管要求和市場特性很本地化,需要在模型發展和使用過程中吸納這些本地元素,並通過模型實現不同功能。

作爲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既鏈接全球資源要素,同時也面臨金融科技業務跨境交易與合作帶來的監管難題。戴海勇指出,跨境業務面臨文化、數據、安全、隱私和合規等多方面,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考慮,這或是未來金融科技企業在發展跨境業務時面臨的挑戰。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爲,香港可從兩方面着手強化跨境監管:一是積極與內地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機構建立跨境監管協調機制。例如,在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加強與內地城市的監管合作,實現信息共享、聯合監管,爲跨境金融科技業務提供便利。二是參與國際金融科技監管標準的制定和討論,推動香港的監管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提高香港金融科技監管的國際認可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