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種田看螢幕!北大荒打造科技農業、糧食總產破紀錄

端牢中國飯碗:從北大荒鹽鹼沼澤地到魚米大倉。圖爲黑龍江北大荒集團趙光農場有限公司科技服務中心數位農業指揮大廳,透過田間物聯網系統及時查看田間作物長勢情況。(新華社)

端牢中國飯碗:從北大荒鹽鹼沼澤地到魚米大倉。圖爲農民在黑龍江省集賢縣一片耕地裡向播種機中添加大豆種子。(新華社)

端牢中國飯碗:從北大荒鹽鹼沼澤地到魚米大倉。圖爲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前哨農場農民駕駛插秧機作業。(新華社)

端牢中國飯碗:從北大荒鹽鹼沼澤地到魚米大倉。圖爲黑龍江北大荒農業公司水稻智慧育秧中心的水稻育秧溫室智慧控溫控水管理系統。(新華社)

端牢中國飯碗:從北大荒鹽鹼沼澤地到魚米大倉。圖爲黑龍江省肇東市五里明鎮東昇村,農民把收穫玉米運到當地農業合作社指定地點晾曬。(新華社)

新華社20日報導,北緯48度線,4800多萬畝耕地,農作物茁壯生長,這裡是中國大陸最大墾區。北大荒集團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大豆地塊裡,搭載着光譜成像設備的無人機正在農田上空往復飛行。十幾公里外科技服務中心,技術員郝思文坐在大螢幕前查看田間實況影像。輕點滑鼠,農田作物長勢、病蟲害等全部資訊便生成在一張圖上。

「以前種地看天,現在種地看螢幕。」作爲糧食生產國家隊,北大荒集團將智慧農業應用到糧食生產全流程。

70多年前,近百萬拓荒者陸續來到「北大荒」,在戰天鬥地中喚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如今,「北大荒」已建成中國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水準最高的大型國有農場羣,每年產出的商品糧可供應1.6億人口。

黑龍江墾區堅持精細化種植,特色化種養。開展農作物種源技術攻關,突破「卡脖子」問題;加快建設一批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2023年北大荒集團糧食總產量達到455.89億(市)斤,實現「二十連豐」;農業科技貢獻率高達77.1%,居世界領先水準。

經過多年開墾,黑龍江墾區一度面臨生態環境急轉直下:黑土地水土流失嚴重,溼地面積逐年遞減,北大荒集團樹立新發展理念,採取工程、生物、農藝20項技術措施綜合施治,加強黑土地保護。

穩住了生態修復的「基本盤」,一批精雕細琢的環保舉措正在鋪開。

在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玉米地塊,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區主任齊利民用腳尖撥弄着地頭的黑土說:「你看這土多鬆軟,作物紮根好,滲水性也好。」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不斷深挖綠色產能,減少化肥用量,墾區各地紛紛施用有機肥替代化肥,進行糞肥還田。有機地塊不能使用農藥,就探索出一套物理除草法,除草率達90%。

「地力不同,肥料配方也不同。」在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主任趙新剛帶領團隊,正給每塊土地按方配肥。測土配方施肥可以有效避免過度用肥,近年來土壤板結情況得到極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