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級產糧大縣”秀科技:“慧”種地、擴糧倉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今年,“中國超級產糧大縣”——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共種植水稻面積2萬畝,目前,水稻病蟲害防治、除草等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在九龍鄉九龍村,成片的稻田鬱鬱蔥蔥,空氣中瀰漫着清新的稻香。伴隨着旋翼轉動的轟鳴聲,滿載藥劑的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迅速升空,飛向稻田上方,按照設定好的路線來回穿梭,旋翼下巨大的氣流推動農藥霧流均勻地灑向稻田,爲水稻披上“防護衣”。
“現在的無人機噴藥比以前人工強多了,像我家種600多畝地,施肥和打藥,以前得將近20個工人,現在只需一臺無人機,一天左右就基本完成了。”眼看着即將迎來豐收,九龍村水稻種植戶安保龍滿臉喜悅。
無人機噴灑農藥不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還提高了農藥利用率。同時,針對密集易損壞和無法人工噴灑的特殊地段,無人機也能輕鬆進行施藥,有助於農戶做好田間管理,保障農作物豐產豐收。
這幾天,學田鄉利民村村民吳天宇“扎”在地裡查看水稻長勢,“有了自動插秧機後,大大提升了插秧速度,縮短了工期,還能保護秧苗在運輸過程中不被壓壞,提高成活率。”
稻田間,秧苗疏密得當,排列有序,這正是自動水稻插秧機的功勞。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近年來,突泉縣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機械化,從春種到秋收,高科技機械成爲農民省心、省力的“好幫手”。
吳天宇向記者介紹,相較於傳統的插秧方式,自動插秧機插秧效率特別高,人工插秧1人每天最快只能插1畝,而機械插秧只需1人駕駛操作,2人輔助運送秧苗,平均每天可以插20多畝。“這不僅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還能提高水稻產量。”
據瞭解,利民村2000餘畝水稻在短短一週內就全部完成插秧。
突泉縣是典型的農業縣,鹽鹼耕地面積達84.92萬畝,鹽鹼荒地面積83.36萬畝。太平鄉白廟子村是典型的鹽鹼地,這裡大部分耕地因鹽鹼度高而長期撂荒。從2015年開始,當地的農戶對鹽鹼地進行平整和改良,如今,鹽鹼地變身“米糧倉”。
2023年,突泉縣實施1萬畝輕中度鹽鹼化耕地綜合利用示範項目,確定白廟子村爲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之一,由國家水利部牧區水利科學研究所,作爲該項目的技術支撐團隊,他們運用多種科學技術成果,“喚醒”鹽鹼地這塊寶貴資源。
白廟子村村民金柱是最早加入鹽鹼地改良的農戶,從“用水洗田”到鹼性鈣鎂肥改良,金柱切切實實嚐到了甜頭。“通過這種改良措施,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全鹽含量減少10%以上,有機質提升0.2%以上,鹽鹼化耕地地力顯著提升。這個技術通過3年的改良,達到噸糧肯定是沒問題。”
突泉縣農科局農牧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任鳳志介紹:“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設備的綜合應用,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服務的效能和水平。”
記者 張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