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AI顛覆傳統醫療邁向新紀元

今年的醫療科技展處處可見AI的影子,如果說過去醫療領域關注的是數據資料的演算,那麼AI絕對會是顛覆傳統醫療產業的決勝關鍵

文/徐玉君

今年臺灣醫療科技展展場論壇講者內容都離不開人工智慧(AI),不管在醫療的創新領域、投資方向、或產業的發展趨勢上,都直指AI在醫療領域應用的不可不爲;生策理事中的科技業代表林百里就不諱言指出,AI應用在醫療,要讓醫生病患信心至少還要十年以上的努力。不過,從FDA近年覈准的AI判讀軟體已達三○餘件來看,AI絕對是顛覆傳統醫療的復興運動

從創新到商業化鴻溝

其實林百里的話的確非常值得省思,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應該還記得一九九七年,IBM的深藍(Deep Blue)戰勝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洛夫開始,讓這個AI藍色巨人連同Watson被全世界所熟知,也因此Watson成爲IBM持續數年而不衰的AI代言人。爲此,二○一四年年初,IBM斥資一○億美元建立「Watson Group」,隔年甚至特別成立Watson Health部門全力進軍醫療健康事業,短短兩年共花費了約四○億美元收購了四家醫療數據公司,包括Explorys、Phytel和Merge Healthcare等。

期間,腫瘤專家顧問安德森癌症中心還與IBM Watson合作,爲腫瘤學家創建一個諮詢工具彙總患者電子健康記錄,然後搜索資料庫提供治療建議。然而安德森癌症中心在花了六二○○萬美元之後,二○一六年毅然取消了這個項目

緊接着一七年,這個成立僅三年的Watson Health就被裁員五○~七○%而告終,這一場AI+醫療的夢幻泡沫徹底破滅,引起產業界一片譁然。究其原因在,強大的資訊運算技術仍然無法與當今醫療系統的混亂現實搭配,也就是面臨了機器學習與醫生工作方式的醫學挑戰

換句話說,醫療用的人工智慧,不僅是數據的建立與判讀,更重要的是完整的、有效的以及確實的數據,才能建構人工智慧所需的基本數據;林百里也說,完整的數據須由二○%的行動照護、二○%的臨牀、三五%的外在環境及三○%的體學(包括微生物體、基因體)等數據的結合而成,將這些數據整合至雲端才能建構精準大健康醫療。且數據來源包括醫療提供者藥局醫院)、健保單位或政府、醫療IT公司(穿戴裝置或醫療器材公司)以及健康資料交換中心等四個方向,這些數據並非完全重疊,而是互補的。(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069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