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第四十個教師節!跟隨“大先生”領略新時代教育家風貌
中華民族尊師重教、尊師重道的傳統源遠流長。每一個時代都賦予了教師特殊的使命,新時代更是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冀。2024年9月,我們迎來了第四十個教師節。爲“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社教節目中心與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聯合推出《大先生——中國教育名家列傳》系列紀錄片,該節目將於2024年9月7日——9月12日21:20在科教頻道CCTV-10播出,第一季共6集,每集30分鐘。
《禮記·曲禮》有載:“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這裡“先生”指的是老師,只有在人格、品德、學業上能爲人表率者方能稱之爲“大先生”。跟隨《大先生——中國教育名家列傳》第一季,我們將走近六位傑出的教育名家:於漪、衛興華、高銘暄、顧明遠、潘懋元、龔全珍。
於漪: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人民教育家”於漪,90多歲高齡依然筆耕不輟,她用一堂堂生動鮮活的語文課幫助學生們涵養品格、啓迪心智。爲了改變叛逆少年,她邀請學生到家中長住;爲了讓新入學的孩子感到被重視,她僅憑照片就記住了全班所有學生的名字;在教學方式上,她敢於創新,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於漪認爲,課堂裡不該只是教師一個人發光,所有的學生都應該是發光體。於漪永遠銘記於心的是她中學時代的校訓“一切爲民族!”
衛興華:
“不唯上、不唯書、不唯風、不唯衆,
不做‘風派理論家’”
“人民教育家”衛興華,是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年少時他投身革命,毅然將名字改爲“衛興華”,以表振興中華之志。艱苦的革命歲月裡,衛興華經歷過被捕入獄,戰友犧牲……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衛興華無比激動,卻潸然淚下,“他們永遠看不到今天了,我要完成烈士遺志,堅守初心。”就這樣衛興華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主編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是全國影響力和發行量名列前茅的經濟學教材。他提出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論、生產力多要素論等,在經濟學界影響廣泛。
高銘暄:
“教育是我的生命,
我熱愛我的崗位”
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高銘暄,全程參與編纂了新中國的第一部《刑法典》。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刑法條文還是一片空白,身爲教師的高銘暄被抽調到刑法起草小組。他傾注了25載光陰,歷經38稿撰寫、修改和完善,與同事們共同起草完成了《刑法典》的編纂。這也爲他發展中國刑法學學科積累了大量珍貴的資料和寶貴經驗。如今,作爲“人民教育家”的高銘暄,已經桃李滿天下。
顧明遠: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老師,就要有家國情懷”
教育學家顧明遠,新中國比較教育學科奠基人。1980年,時任北京師範大學外國教育研究所所長的顧明遠接到任務,他要負責帶頭編寫全國中小學教師的教育學教材。20世紀90年代初,在全國八百多萬名中小學教師中,僅有約3%的人擁有本科學歷,這讓他的心情無比沉重。於是,顧明遠希望能設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在他的倡導和推動下,我國在1996年設立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這爲國家師資力量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教70餘載,顧明遠見證並參與了新中國成立至今,幾乎所有的重大教育改革。
潘懋元:
“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
我的選擇仍然是教師”
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學學科的開拓者與奠基人。26歲的潘懋元進入廈門大學任職,學校安排他給廈門大學的老師培訓如何教學。老師們向他提出疑問,“您教的內容都是培訓如何教中小學生的,大學生該怎麼教呢?”潘懋元意識到不能把大學生當成小學生一樣來教育。於是,他將學術方向轉向了高等教育學的研究。中國高等教育學的誕生得益於潘懋元等學者的不懈努力。
龔全珍:
“只要愛學生,
就一定能當好老師”
龔全珍,被人們親切地稱爲“老阿姨”。從少年立志教育報國,到中年紮根鄉村教育,從學生們的“媽媽”,到幸福學習小組裡的“奶奶”,她以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改變了無數學生的命運。而她的日記幾乎記錄了她一生所有的“秘密”。在她看來,夏日荷花固然清雅,但她更願做“秋日殘荷”,雖不溢香清遠卻颯颯挺立,那是對蓮藕的守護,正如她對學生們的默默注視和滿腔關愛。
跟隨“大先生”領略新時代教育家風采
在考察清華大學時強調:“教師要成爲大先生,做學生爲學、爲事、爲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爲全面發展的人。”
《大先生——中國教育名家列傳》以“探尋”“走近”的視角,追尋大先生的足跡。瞭解他們的心路歷程,感受他們作爲人民教師的內心溫度,品味他們身上所代表的教育家精神。節目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構成一組全景式的羣體浮雕,書寫了一部爲共和國的教育事業而奮鬥的育人史,折射出新時代的教育家風貌。
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些大先生,感受他們的教育情懷與精神力量,共同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爲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添磚加瓦。
《大先生——中國教育名家列傳》9月7日21:20 CCTV-10隆重開播,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