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牛市會怎樣來到?
根據君臨在其它文章中的分析,從中長期來看,A股目前的低迷局面主要是三股週期力量的疊加所致。
1)投資端受制於美國加息,資金流出;
2)消費端受制於人口萎縮,見頂回落;
3)出口端受制於產能過剩,盈利下滑。
今天我們全面回顧並進一步深入分析,以找到下一個牛市的蛛絲馬跡。
先說投資端。
在《爲什麼十幾年過去了,上證指數仍然在3000點上下掙扎》一文中,君臨分析過,這一輪股市下滑在資金端的主要原因,就是美聯儲的加息。
最近三年,由於經濟過熱,通脹高企,美聯儲連番加息,引發了近幾十年最漫長的一輪加息潮。
驅使全球資金不斷流出新興市場,流入美國。
(如果要問爲什麼有些國家的股市能擺脫地心引力,請參看另一篇文章《美國加息潮下,爲什麼印度、日本、德國股市都在創新高》)
這裡只說中國,中國作爲新興市場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也感受到了資金流出的壓力,並導致了A股吸引力的下降。
目前來看,一般市場預期美聯儲的本輪加息潮已經結束,2024年二季度開始,將進入降息潮。
最新美聯儲官員的發言稱,到2024年底,美聯儲將維持利率區間在4.5%至4.75%,相當於在當前水平上降息三次,每次25個基點,共計降息75個基點。
根據WIRP的數據,市場預期3月20日降息的可能性接近70%。
如果預期能達成的話,這對於A股絕對是一個好消息,起碼,在資金流出方面的壓力可以解除了。
這是第一重支撐力道。
當然,海外資金會不會大規模流入中國,還要看A股本身的資產質量。
A股當下的估值,已經足夠低了,但能不能吸引資金持續買入,關鍵還得有業績前景來支持。
再說消費端。
由於人口的老齡化和出生人口下滑,內需消費市場短期難言樂觀。
參看去年的文章《看A股!中國經濟出大問題了》——
中國國運有一個“23年週期律”,即從人口的角度,從出生人口到大學畢業進入勞動力市場,形成生產力(人口紅利)和消費能力,通常需要23年。
因此,通過分析23年前的出生人口數據,往往能判斷23年後的消費週期,準確度極高。
過去幾十年,中國出生人口經歷過幾個大週期,其中從1988年開始,中國人口的出生數進入了漫長的下滑週期。
大週期中又可以劃分爲小週期。
第一段,1988-1992出生人口急劇下滑。
從前值2529萬下滑至2119萬,5年減少了410萬,平均每年下降82萬。
這輪出生人口大滑坡,直接導致了2012年開始的中國勞動力人口萎縮拐點。
反映到經濟上,就是2011-2015年經濟的斷崖式下跌,當然這也有四萬億刺激政策後產能過剩的“鍋”。
最終,在2015內需跌到谷底+外需不振的情況下,高層被迫出臺了一輪刺激性政策,由此導致了2015年的大水牛。
第二段,1993-1997出生人口下滑放緩,相對平穩。
從前值2119萬到2038萬,5年僅下滑了81萬,平均每年下降16萬。
這個數據是可以接受的,反映到經濟上,就是2016-2020年間,經濟的相對平穩。
落到A股,就是基本處於震盪狀態的上證指數,在2500-3500點之間做箱體整理。
第三段,1998-2003年出生人口再次急劇下滑。
從前值2038萬下滑至1599萬,6年減少了439萬,平均每年下降73萬。
這輪出生人口大滑坡,直接導致了2022年中國人口迎來另一個拐點。
根據統計局數據,2022年,中國人口首次出現下降,比2021年減少了85萬人。
據初步統計,2023年出生新生兒爲788萬,較2022年減少了168萬,而死亡人口則爲1100萬,人口負增長312萬,這標誌着中國首次迎來300萬人口的負增長。
人口形勢比2022年更嚴峻了,這也是2023年內需板塊持續不景氣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23年週期律來看,1998-2003年的出生人口萎縮,對應的就是2021-2026年的勞動力人口下行週期。
這樣看來,未來3年,中國的內需消費市場,都將維持一段艱難的日子。
消費板塊,就不要有大的指望了。
當然,消費市場,一看人口數量,二看收入增長。
如果人口見頂了,每個人的收入仍在維持增長,商品靠漲價也能獲得利潤的增長,這也是一個出路。
收入增長的前提,當然是產業升級成功,高端製造業通過出口賺到外匯了。
說說出口端。
令人遺憾的是,2023年的出口數據,很差。
根據君臨的《2023年底,中國產業升級走到哪一步了?》這篇文章的分析——
按2022年的數據,我國出口份額佔比最大的就是機電產品,當年出口金額爲2.05萬億美元,佔比57.15%。
機電產品能否持續穩定佔比提升,金額擴大,纔是產業升級的關鍵。
但問題是,這個品類目前面臨着嚴峻挑戰。
在2022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佔比最大的五大品類是: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計算機),佔比12.86%;
集成電路(芯片),佔比7.74%;
手機,佔比7.37%;
家用電器,佔比4.97%;
汽車零配件,佔比3.81%。
2023年10月,這五大類出口商品中,排名第一的計算機和第二的集成電路,都出現了大幅下降。
計算機出口降幅同比-20.2%,芯片出口同比-16.6%,分別同比擴大8.6、11.6個百分點,是拖累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計算機生產國,產能佔全世界90%左右,這一品類是過去十多年支撐我國成爲世界工廠的重要發動機。
但衆所周知,計算機的主要需求來自發達國家,由聯想、惠普、戴爾、蘋果等品牌商+廣達、仁寶、聯寶、緯創、和碩、英業達等臺灣代工廠掌控。
自2022年以來,由於疫情宅家辦公的需求減退+西方國家去風險化的影響,這個品類的出口開始持續萎縮。
2022年,我國計算機出口金額2359.62億美元,同比減少7.5%。
2023年上半年,我國計算機產品出口905.9億美元,繼續同比下降24.3%,降幅擴大。
按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美國自我國進口筆記本電腦4107.9萬臺,同比下降20.5%,佔其進口來源的85.3%,較上年同期減少7個百分點。
越南明顯承接我國訂單及產能轉移,同期美國自越南進口筆記本電腦同比增長112.4%至560萬臺,佔其進口來源的11.6%,較上年同期提升7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2023年上半年,我國有7個百分點的計算機產能轉移到越南去了。
可以預計,這種轉移的趨勢,未來幾年仍將持續,直至最後在中國的產能降至微不足道的比例。
計算機代工,本質上是技術門檻相對高一點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初級工業國向中級工業國升級的重要一步。
但它畢竟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隨着勞動力工資的上漲,大環境的變化,這個產業終究是要完全轉移的。
所有的高級工業國和發達國家,最終都拋棄了計算機代工產業。
我國計算機的出口在2012年見頂,當年出口金額2382億美元,此後十年高位盤整。
2022年開始,這個品類終於要有序撤退了。
假設每年轉移7-8個百分點的產能到海外,10年轉移出去70-80%的產能,則十年左右完成轉移進程。
計算機代工產業的轉移和萎縮,是大勢所趨,無形中也加重了我國消費板塊的困境。
未來的看點,主要就是新興產業能否頂上了。
中國近年來的出口強項,主打的就是新能源革命,下游是新能源車和光伏電池,中上游是鋰電、芯片、智能化零配件等,發展速度喜人。
但2023年也遇到了週期性困境:產能過剩和價格戰。
以光伏爲例,2023年1-11月,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累計實現490GW,2022年同期爲301.8GW,大增56.2%!
前10個月,硅片、電池、組件出口量分別爲55.7GW、32.4GW、177.6GW,同比分別增長90%、72%、34%。
產能暴漲,出口量也持續飆升,但價格卻在節節下滑。
2022年7月,我國光伏出口金額達到一個高峰,當月出口了52.38億美元,此後進入下行通道。
2023年7月,這個數字下滑到了36.48億美元;
2023年11月,進一步下滑到29.32億美元,同比下降23.2%,環比10月份下降5.1%。
光伏如此,鋰電和芯片等其它環節,也差不多情況。
這些產品的基本特點是:雖然屬於高端製造,全世界能做的國家並不多,但產品同質化嚴重,因此內卷就成爲了常態。
往往每3-5年,這些產業就要經歷一輪週期性的價格大起大落。
可參考的案例是存儲芯片。
過去半個世紀,存儲芯片經歷了十幾輪大型週期波動,卷死了99%的從業者,直到最後只剩下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個玩家,才獲得相對壟斷的利潤率。
行業的長期前景無疑是光明的,中短期的產能過剩只是半路上的坎坷,而在投資上的重點就是如何判斷產能出清的時間點,以實現困境反轉。
一般認爲,經過長達兩年多的週期下行,2024年這些產業都會迎來見底反轉。
以光伏爲例,2023年11月份,我國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量實現53.1GW,連續第三個月站在50GW以上,再創單月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當月的環比增長數字僅爲1.6%,基本保持了穩定。
這說明,由2020年開始的一輪產能投資熱潮所帶來的產量飆升週期,或許逐漸告一段落了。
市場預期,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還會保持穩定,有20%-30%的增長,雖然歐美市場的需求繁榮告終,但中東和亞洲的需求增長會頂上。
需求增長穩定+產能擴張終結,供需重新走向平衡,價格戰應該會逐漸落幕。
如果2024-2025年,光伏、鋰電等高端製造業能告別產能過剩,價格回暖,出口利潤率上漲,在它們的合力之下,出口是有可能企穩的。
這將成爲A股上漲的第二重支撐力道。
君臨認爲,中國當下的經濟困難是多方面的,有供給端的產業轉型、低端海外轉移,高端產能過剩,消費人口下滑,資金流去美國,市場信心低迷,等等。
但在這些紛亂干擾的因素中,肉眼可見的改變力量正在逐漸出現。
第一個,就是今年二季度,最早3月將開始的美國降息,帶來資金流出壓力的消失,甚至迴流抄底。
第二個,就是高端製造業產能擴張在2023年底的告一段落,帶來出口價格和業績的逐漸回暖。
可以判斷,第一個因素出現後,A股將見底。
第二個因素出現後,A股將在高端製造回暖的支撐下,迎來一輪結構性的行情。
不要忘了,還有第三個因素。
根據歷史人口數據,2004-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從前值1599萬到1883萬,13年上升了284萬,平均每年上升21萬。
23年後,對應的年份是:2027年-2039年。
可以預料,2027年之後,中國經濟在人口新週期的紅利支撐下,加上產業升級的積累,收入的提升,人民幣升值,中國GDP接近甚至超過美國,外資流入加速,A股纔會真正迎來一輪黃金般的大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