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不少外國博物館都厚臉皮拒不歸還從中國偷竊的國寶,還堂而皇之地將這些國寶當作鎮館之寶展出。

列強瓜分中國期間,因爲戰亂毀壞的文物數以萬計,流落在外的國寶更是不計其數,這些代表着中國浩瀚燦爛的文化的瑰寶,有些還可以找到,有些則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中國歷史上有明確記載,卻下落不明的無價之寶,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一塊寶璽:傳國玉璽

和氏璧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最著名的美玉,爲了換取這塊玉石,秦昭王願意拿十五座城池來交換,足以見其價值。

這塊價值連城的美玉,傳說被秦始皇製成了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本因爲其獨特的象徵意義,本就難以估價,而和氏璧又將傳國玉璽的價值往上提升了好幾層。

要說中國歷史鎮國之寶,非傳國玉璽莫屬,它代表了中國的文化審美,更代表了中國古代王朝的歷史傳承。

秦始皇一統六國稱皇帝的時候,在玉璽上刻印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字樣,代表了君權神授和對王朝萬世延綿的祝願。

從秦朝開始,歷朝歷代皇帝即位都要有傳國玉璽做憑證,中國人講究繼位的正統性,就連造反都要找一個符合規制的理由,傳國玉璽則代表了皇帝地位的正當性。

幾千年來,朝代更迭,滄海桑田,古代皇帝統治的版圖幾經變化,統治者的身份歷經變換,統治者的手段也經歷了幾次變遷,只有傳國玉璽始終不變。

宋朝徽欽二帝遺臭萬年不是沒有原因的,歷朝歷代都能將傳國玉璽保護好,徽欽二帝倒好,皇帝位子沒保住就算了,連傳國玉璽也給丟了。

明朝對元朝窮追不捨的一大原因,就是爲了把傳國玉璽從金人那裡追回來,可惜傳國玉璽也不在金人那裡。

到了清朝,皇太極從元朝那裡得到一塊傳國玉璽,這塊傳國玉璽不能算是正品,但是被清朝拿來代替真正的傳國玉璽。

等到溥儀即位時,這塊以假代真的玉璽也消失不見,或許在列強打開中國國門的時候,就消失在了戰火之中。

兩顆珠子:隨侯珠、慈禧夜明珠

清朝末年什麼情況衆所周知,慈禧的陵墓都被偷了,更不用說其他珍寶了。根據記載,慈禧收藏了大量奇珍異寶,在她去世的時候,更是精挑萬選了陪葬品。

盜取慈禧陵墓的孫殿英,也正是衝着這些珍寶去得。孫殿英一個混不吝的街頭痞子,只知搶劫,這些珍寶在他那裡只有價格高低的區別。

孫殿英根本不在乎夜明珠的真正價值,只知道是一件稀罕物,就將它拿去給上級獻媚保命了。毋庸置疑的是,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非常值錢。

孫殿英炸開慈禧墓室的時候,慈禧的屍身還完整,孫殿英親眼見她的口中含着那顆傳奇夜明珠。

據孫殿英回憶,這顆夜明珠由兩個半球狀的石頭組成,神奇的是,兩半夜明珠的合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發出明亮的綠色冷光,亮度足以照亮墓室。

只要把兩半夜明珠分開,夜明珠就失去了光亮,像是兩塊透明的石頭一樣,孫殿英還聽說夜明珠有防止屍體不腐的功能。

孫殿英後來向蔣介石求情,便將這顆夜明珠送給了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關於這顆夜明珠的具體下落到此爲止,再也找不到確切的記錄,究竟還在不在宋美齡手裡也無人得知。

中國歷史上另一顆傳奇的珠子,是隨侯珠,這顆珠寶在春秋戰國時期跟和氏璧並稱爲春秋二寶。

歷史上的珍寶大多有一個傳奇的來歷,隨侯珠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有傳說因爲隨國的君主因爲惻隱之心,在路上救了一條掙扎的大蛇。

這條大蛇原身是龍王之子,爲了報答隨候的救命之恩,它特意帶着一顆珍貴的夜明珠送給隨候,因此隨侯珠又被稱爲靈蛇之珠。

跟發出綠光的慈禧夜明珠不一樣,在各種文獻記載中,隨侯珠發出的是純潔的瑩白之光,可以將屋子照得亮如白晝。

隨侯珠的歸宿,最終還是要從秦始皇那裡找。李斯在一篇勸諫文中,羅列了秦始皇擁有的幾件寶物,其中就提到了“隨和之寶”,隨即指代隨侯珠。

關於隨侯珠的記載到此爲止,因此隨侯珠成爲秦始皇的隨葬品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三件器物:九鼎、九龍寶劍、十二金人

一言九鼎中的九鼎,是比傳國玉璽更早存在的象徵王權的器物。古代將中國的領土稱爲九州,相傳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鑄造青銅大鼎,象徵着中國廣袤的土地。

在左傳中有記載,九鼎上刻有九州的地圖,不過對於九鼎是一座大鼎,還是九尊鼎組成的一組鼎就不爲人知了。

秦一統天下的時候,九州動亂,九鼎遺失,此後又不少皇帝重鑄九鼎的記錄。武則天即位後重新鑄造了九尊,仿照夏朝的記錄將九州山川繪製於上。

最初的九鼎,恐怕早就跟鼎身上繪製的圖案中的九州大地融爲一體。

被孫殿英弄丟的何止慈禧夜明珠一樣,九龍寶劍也因爲孫殿英的盜墓流落在外。這把寶劍是乾隆皇帝的收藏,上面刻着九條金龍,劍鞘上鑲滿了寶石。

孫殿英轉手將這把珍貴的寶劍拿去賄賂了戴笠,請他代爲轉交給蔣介石,這把劍被戴笠的手下貪了,兜兜轉轉又被戴笠查了出來。

最後戴笠也學起了乾隆皇帝,將九龍劍當作隨葬品放在了自己的墳墓中。可惜戴笠作孽太多,他的墳墓被飛機擊中,造成了大火,這把劍也在大火中變爲一把廢鐵,後來再不見了蹤跡。

秦始皇喜歡鑄造人像的愛好,從他統一之後鑄造十二座大銅人就能看出了。據說秦始皇是爲了防止金屬流通,銷燬天下的兵器,才鑄造了十二金人。

史料記載十二座金人被董卓全部銷燬了,後人只能通過文字記錄來想象十二座金人的樣子。

兩份傳奇:蘭亭序、永樂大典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又不少後人模仿的卷軸流傳,但是真跡到底在哪裡卻無人知曉。蘭亭序有多傳奇,連王羲之本人後來都再也寫不出當初醉酒時一氣呵成的作品。

這份蘭亭序也一直被當成傳家寶在王家傳承,後來還是被權勢打得皇室收藏,李世民在死後將蘭亭序作爲陪葬品埋入地下,蘭亭序從此不得天日。

永樂大典是明朝朱棣命人編撰的百科全書,朱棣還親自寫了序言,對於中國文化史來說,永樂大典的修撰完成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朱棣本人自然將正本帶着一起到了陵墓,到底在不在之能通過以後的考古確定。在外面存放的副本卻沒有保存好,在戰亂中毀於大火。

永樂大典一共有22937卷,共計11095冊,但是如今只剩下了800多卷,而且散落在世界各地,朱棣知道現狀恐怕要氣活了。

一塊骨頭:北京人頭蓋骨

北京人頭蓋骨是被美國人給弄丟的,在抗戰時期,國民黨將北京人頭蓋骨交給美國海軍陸戰隊運到紐約寄存,以免在戰火中損壞。

沒想到美軍半路上遇上了日本軍隊的偷襲,美國軍隊被日軍俘虜,北京人頭蓋骨按理說成爲了日軍的戰利品,但是此後就在也沒有了蹤跡。

日本方面稱不知道頭蓋骨的下落,美國和中國也遍尋不到,此後三國都對這件文物展開了搜尋,但始終一無所獲,北京人頭蓋骨的消失,也是中國考古歷史上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