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蝙蝠被動保持社交距離 大幅減少病毒傳播

蝙蝠會在生病時,和同伴保持社交距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實習記者陳培鈞綜合報導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西蒙·李佩爾吉(Simon Ripperger)在《行爲生態學》(Behavioural Ec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蝙蝠發現自己生病時,會減少和同伴相處的機會,甚至和同伴保持社交距離;此舉大幅降低蝙蝠在野外傳播病毒機率,有利於動物總體健康。她稱,這樣的行爲是被動保持社交距離。

根據《BBC》報導,李佩爾吉所帶領的團隊,透過裝感應器追蹤生活空心樹裡的野生蝙蝠,藉此探討牠們如何進行互動,並將生活在一起的31只蝙蝠,分爲實驗組和對照組

被分爲實驗組的16只蝙蝠,會被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該物質會使蝙蝠的免疫系統產生短暫反應,讓牠們以爲自己生病了,觀察牠們是否會有不同的行爲;其餘15只是對照組,注射不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鹽水。研究人員表示,實驗過程沒有蝙蝠受傷。

該團隊觀察到,實驗組蝙蝠的免疫系統,會誤以爲身體出現發炎症狀,而減少和同伴的互動;實驗組的互動次數和對照組相比大約少4只;牠們會不想加入社羣接觸式的清潔,且顯得更加疲倦。這樣的行爲差異,會在注射後的6小時後逐漸減少,蝙蝠羣睡覺或覓食時也會減少;約48小時後,注射的影響就完全消失,蝙蝠又會開始進行社交活動

當蝙蝠覺得自己生病時,在野外傳播病毒的機會也會降低,因爲牠們接觸健康蝙蝠的時間減少。李佩爾吉將此現象稱爲「被動保持社交距離」,並認爲,這在動物界比我們所知還更普遍。她還提到,感應器給我們窗口探究蝙蝠的日常行爲有什麼改變,哪怕牠們躲在空心樹的黑洞裡。

蝙蝠被動保持社交距離的行爲,就跟人類身體不適,想在家休息,不想與他人接觸相似。透過減少互動,降低疾病傳染,此舉有利動物總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