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倪邇思 風電國產化推手 眼光放遠20年

倪邇思Niels Steenberg 小檔案

臺灣首座離岸風電機艙組裝廠已矗立在臺中港,讓臺灣離岸風電國產化寫下新的里程碑。來自歐洲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在臺設立組裝廠,且看向未來營運20年長遠目標,背後推手就是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倪邇思。

臺灣風場建設很快,今年就會開始供應相關風場的風機,倪邇思說,今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後將提供沃旭能源900MW風機組裝,第二期工程會把現有組裝廠更擴大,從現有3公頃擴大到8公頃,後續提供海龍風場等多家開發商使用。

在臺灣建立組裝廠從零開始,但進度都非常順利且準時。倪邇思指出,臺中廠建設從找地開始,一步一步確實展開,臺灣的工程都有依照進度,包括品質期程,雖然過程中遇到些困難,不過很快就克服。目前,臺中港的組裝廠土木工程已經完成,正在完成內部工程,只要機器設備組裝好,就可以開始生產

交通與相關配套待解

不過臺灣想要發展離岸風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倪邇思表示,離岸風電在歐洲發展時間很長,臺灣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跟上,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他舉例,由於臺灣離岸風電專區位在臺中港,但面積十分廣泛,許多零件要從各廠區間移動,交通與相關配套就是首要解決的課題

倪邇思說,離岸風電的組件,大多屬於重件,尤其是塔架水下基礎等,重量都相當沉重,這些零件要從工廠運抵碼頭,中間需要交通管制外,路基與橋樑也需要同步強化,才能承載這些物件,希望未來離岸風電建設,也能有單一窗口,讓相關資訊快速、確實傳遞給主管機關

風機在海上運轉就是長達20年,因此臺灣零組件想要打入風機供應鏈,必須通過各樣嚴格測驗。倪邇思指出,過去在德國與丹麥,就對品質相當要求,現在到臺灣也一樣會維持同樣標準,「品質是無法妥協」,臺灣的供應商也必須要達到同等水準,如果無法達標,「那就會從既有的供應鏈取得」。

品質要求無法妥協

許多開發商在完成風場建置後,部分風場的後續維護會與風機制造商簽訂合作契約。倪邇思指出,要讓風場能順利運維人力是不會太少,西門子歌美颯現在在臺灣僱用就超過200位,未來在風場運維上也會持續新增人力,接下來20年,會持續有各式人力的擴增,不只是海上維修人員,陸上也需要物流、管理、資訊等人才,會持續在臺擴充所需人力,更落實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是,5月起臺灣因本土疫情升溫,讓許多企業不得不實施在家上班,這波疫情是否會對離岸風電建設影有影響?倪邇思表示,「這是非常困難的課題」,若是在之前會很有信心認爲可以如期完工,但現在的確會因疫情讓相關建置有所延宕,希望疫情趕快降溫,明年重新恢復到以往建設應有的水準。

面臨疫情擴散,他說,的確有做些調整,希望能讓相關期程可以如期完成。

倪邇思指出,以在風場現場工作的人來說,不是臺灣人,就是需要簽證進來的外國人,特別是海事工程船員,很多上船的新進人員就因疫情讓邊境管制趨嚴,而遭遇到困難,經濟部也瞭解這樣的狀況,承諾會持續解決問題,不過彈性上還是比較少。

經濟部5月已經召開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選商草案說明會,當中就提及國產化會延續,倪邇思認爲,2026年起每兩年就有3GW的裝置容量釋放出來,這對離岸風電產業而言是正面發展,且在地化項目選擇性,這讓開發商在規劃風場會更有彈性,有利爭取更多案件

籲臺灣政府正視問題

不過區塊開發仍有部分希望臺灣政府能再思考,他舉例,選商規則中有提出國產化項目至少要達到60%的門檻,這雖然能確保臺灣在地產能,但也意味風機數量可能僅有六成會在臺生產,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相信臺灣人不會願意多花錢在這些項目上」。

目前,離岸風電正處在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開發期,就已承擔部分國產化任務,未來還會進一步提高,但有些問題現在仍未解決,未來執行問題依舊存在,尤其這次新增許多機電設備,希望臺灣政府能正視,當然也會蒐集更多資料,與政府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