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給提振經濟釋放更多空間
"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穩住樓市股市"……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諸多重磅信號,爲明年經濟工作定了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給來年中國經濟定調,也是觀察中國經濟宏觀管理思路趨勢的絕佳窗口。
具體來看,備受關注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表述上有了一定的變化。
財政政策從"積極"到"更加積極",貨幣政策從"穩健"到"適度寬鬆",政策如此安排自然富有深意。
這些深意與當前經濟形勢緊密相連。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百姓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清楚地看到外部環境與內部經濟的雙重壓力,要直面現實就要努力破解壓力,迎難而上。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配合,就是通盤考慮,而不是各幹各的。在做任何一個政策選擇時,都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才能給經濟增長釋放更多空間,創造更多信心。
事實上,自今年9月一攬子增量政策不斷放出,多項重磅舉措火速落地,已經有效提振了社會信心。
財政政策"更加"兩個字,突出了力度加碼和時效的緊迫性,兩者相配才能積極有爲。
對應貨幣政策"適度寬鬆",更有利於和財政政策打出配合,通過適度寬鬆的貨幣環境,降低全社會的融資成本,爲大力促消費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圍繞具體實操,會議也明確了具體實操點。
比如,財政要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貨幣則要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等。
點對點,讓財政和貨幣配合方向清晰明瞭,着力點堅實有力。中國經濟不唯速度論,需要財政政策加速落地,貨幣政策有效兌現,從而釋放空間,更需要改革層層推進攻堅克難。
中國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換增長動能不會一蹴而就。疊加在這個過程中所面臨的下行壓力,增強信心和底氣的根源依然是結構性改革。
外在時時變化,內在也要更新。在年度重點任務中,會議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在宏觀政策加碼加力的同時,歸根結底要通過改革提效來實現經濟效率的提升。繼續依靠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激活微觀主體活力,通過改革激發市場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
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等提上日程,這些新舉措都是在完善市場,以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
以改革爲圓心,理解今年經濟工作會的思路,讓政府有爲、,市場有效,是提振經濟釋放的最佳預期。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