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辛追夫人印花敷彩紗直裾絲綿袍 2000年後成功複製

這是湖南博物院院藏印花敷彩紗絲綿袍局部(原文物)。(新華社/受訪者供圖)

湖南博物院聯合南京雲錦研究所,歷時兩年多完成了2000多年前西漢辛追夫人衣櫃中的印花敷彩紗直裾絲綿袍。

新華社報導,印花敷彩紗直裾絲綿袍出土於馬王堆一號漢墓,是辛追夫人生前最愛服飾之一。其面料爲印花敷彩紗,裡、袖、領、緣爲絹,內絮絲綿,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印花與彩繪相結合的絲織品。一號墓竹笥共出土三件印花敷彩紗絲綿袍,其款式基本相同。

據報導,因上身能展現「迷人身姿」是這款衣服受歡迎的原因之一。「這種直裾款式的袍服很受漢代婦女喜歡。」湖南博物院藏品保護中心副主任董鮮豔介紹,雖爲綿袍,但衣服主體爲紗,上身輕盈。直裾袍的袍擺通過斜裁技術,經多角度處理後,使擺底呈現出喇叭狀,讓人的身姿更顯優美。

這是仿製的印花敷彩紗絲綿袍(局部)。(新華社/受訪者供圖)

除了款式時尚,這款衣物上的紋樣也很精美。印花敷彩紗的裝飾方法極爲繁複,紗料上的花紋需用印花和彩繪兩種方法制作。主要是藤本植物的變形紋樣,有枝蔓、蓓蕾、花穗、葉芽等,色彩有硃紅、粉白、藍黑、藍灰等。

專家推測,枝蔓部分的印紋細密、分佈均勻、交叉處有明顯斷紋,說明這是用鏤空版印製而成。而花、葉及蓓蕾部分的紋樣各不相同,色彩有濃有淡,應是手工一筆一筆畫上去的。

「這麼大幅的面料依次進行印染和描繪,其難度和所用工時可想而知。」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說,印花敷彩紗應是漢代貴族流行的時裝面料,這種將印花與彩繪相結合的工藝用在絲織物面料上,在中國尚屬首次發現。它的面世,證實了文獻記載的有關「畫衣」、「畫文」的可靠性,反映出漢代印繪加工技術的高超,也是中國古代塗料印染方面的傑作。

然而,經歷2000多年的墓下保存,印花敷彩紗紋樣顏料出現大面積暈染,仿製工作迫在眉睫。

南京雲錦研究所文物修覆部主任楊冀元(右二)在湖南博物院交付此次的仿製品。(新華社/受訪者供圖)

此次文物仿製工作的負責人、南京雲錦研究所文物修覆部主任楊冀元表示,「這次仿製的印花敷彩紗絲綿袍,衣物總體顏色是絳紅色,花紋共有七層顏色,加上暈染總共有八層,都是通過印花和手繪製作。」西漢時製作工藝現無法考證,只能通過對文物顯微鏡觀察和史料推測。此次仿製最大的技術難點在於,在如此輕薄的素紗上進行繪畫和染色的同時,爲了更真實地還原原文物的狀態,還需要讓衣服呈現出歷史的陳舊色彩。

「仿製印花敷彩紗絲綿袍比素紗單衣更難,因爲要在素紗上使用印花工藝,總共要描繪出七層色彩圖案,每一層紋樣都非常細小,需要極大耐心。」楊冀元和團隊特意重新調色在仿製品上畫上一層特別的色暈,「色暈的出現,讓仿製品在視覺上和原文物的相似度達到了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