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差下降衝擊高收益產品,平安銀行壓縮零售高風險業務

“淨息差下行是行業總體趨勢,未來大概率還會繼續下降,當息差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要關注銀行的穩定性。”在3月15日的2023年業績發佈會上,談及銀行業息差下降及未來走勢時,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恆這樣表示。

作爲銀行業經營、資本補充、風險抵禦等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在冀光恆看來,如果息差快速下降或持續下降,並達到某個臨界點時,銀行維持自身健康生存,包括內生補充資本能力會出現下降。

近年來,銀行業息差水平持續下降,並突破了《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中自律機制合意淨息差1.8%的臨界值。監管數據顯示,2023年四個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分別爲1.74%、1.74%、1.73%和1.69%,呈現逐季下降態勢,並在四季度首次跌破1.7%關口。

息差持續收窄、利息收入下降,也讓銀行業經營普遍承壓,平安銀行也是如此。年報顯示,2023年,該行貸款平均收益率爲5.43%,同比下降 47 個基點;淨息差爲2.38%,同比下降37個基點,利息淨收入爲1179.9億元,同比下降 9.3%。

“高息差也是平安銀行過去的一個特點,息差水平與銀行整個業務結構、盈利結構、過去客戶基礎有關。”冀光恆說,該行以前較高的息差,不是靠低成本負債,而是來自資產端的高利率。在零售轉型、經濟上行過程中,該行做了很多高息差的產品和業務。經濟下行時,“一定是高利率的產品先出問題”,因此對其零售業務產生了較大沖擊,並帶來一定壓力。

冀光恆還提到,該行的內部會議,也強調要對業務“算賬”。而算賬之後,發現高利率產品是虧錢的。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之後,該行去年主動調整了資產組合,決定暫時放棄信用類的高收益零售業務,同時增加房產按揭等資產,對客羣也進行了調整,以保障存量資產安全。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 年底,該行個人貸款餘額1.97萬億元,同比下降 3.4%,消費貸、信用卡應收賬款餘額,同比分別下降了 9.5%、11.2%。貸款平均收益率 6.58%,同比下降 80 個基點。

零售業務資產減值對盈利能力的影響更大,平安銀行去年的資產減值損失,幾乎全部來自零售業務。去年全年,該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590.94億元,同比下降 17.1%,較上年的713億元大幅減少近123億元。但來自零售業務的資產減值損失,就達到591.3億元,佔比達到100.1%。

這也對零售業務利潤產生了顯著衝擊。去年全年,該行零售業務收入961.6億元,減值前營業利潤660.4億元,同比減少約68億元、47億元,降幅分別在6.5%、7%左右,但減值後的淨利潤只有55.2億元,同比減少約143億元,降幅超過70%,佔比也從上年的43.6%降至11.9%。

“今年對公存貸款增長很好,資金業務也比較好,希望對公業務能頂上去,爲零售爭取喘息的機會。”冀光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