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泳銘帶阿里再創業

文 | 闌夕

阿里發了換帥以來的第一份財報,新鮮感很強。

對於一家20萬人的大廠而言,管理層的平穩更替其實就落點於四個字:繼往開來。

簡單來說,不能丟掉以前的優勢和成就,但也不只抱着以前的優勢和成就,要儘快構建出新的主心骨。

吳泳銘的履新時間不長——滿打滿算,也就兩個多月——但他的幾次動作,已經非常能夠體現「吳媽」的稱謂:清晰、細緻、有決斷。

這是業務出身的特點,與其說是管理方法的改變,不如說是博聞強識,對一線工作的敏感度,和大多數員工是對齊的,這也意味着,所有的決策,都出自聽得到炮火的地方。

對於一個想要活102年的公司,這樣謀定而後動的時刻,至關重要。

從數字來看,阿里的Q2財季(7月-9月)符合預期裡的變革方向,淘天集團的業務作爲「現金牛」大盤穩定,以“用戶爲先”爲核心的內容化、價格力、AI應用等策略收效也相當明顯,而全球化的爆發則是連續不斷的驚喜,國際數字商業營收同比增長53%,已是第一梯隊的級別。

很有畫面感的是,吳泳銘在電話會裡強調,淘寶不是零售公司,而是互聯網消費平臺。

零售商的本質,是貨架生意,有邊界,難獨佔,芒格以及伯克希爾·哈撒韋都不喜歡這種可替代性較高的市場,但是淘寶的邊界早已超出了一家零售公司,畢竟沒人會擠在沃爾瑪裡看電視購物。

用戶在淘寶裡刷短視頻和直播的時長與日俱增,這讓淘寶的DAU已經連續8個月實現增長,所謂「萬能的淘寶」原本出自用戶的戲稱,卻真實的反映出淘寶的平臺優勢和特點,阿里也將此作爲長期堅持的經營方向。

重塑淘寶的消費分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行業裡的悲觀看法認爲,淘寶如果兼顧低價市場,難免傷害自身花了十幾年時間培養出來的品牌生態,同時後者也是阿里最大的利潤來源。

這就是爲什麼「做難而正確的事」從來都是痛苦的,它意味着和舒適區保持距離,永遠接受來自新興浪潮的挑戰。

在討論收購諾基亞的會議上,薩提亞·納德拉——微軟的現任CEO,當時還只是雲業務的主管——投了一張反對票,他說他非常理解打造第三大手機操作系統的價值,但也實在想不明白這個世界上爲什麼需要第三個手機操作系統。

時至今日,納德拉已被視爲成功將微軟重新帶回巔峰的傑出管理者,他說自己對於微軟的最大判斷,就是認識到「優勢在我」的事實:微軟的軟件服務可以橫跨任何設備和平臺,這不需要專門開發一個手機系統才能實現,公司在進入移動時代之後的惶恐不安,其實是應激成分巨多。

應激可以將壓力轉化爲動力,這很好,但若是出於應激來制定戰略,必然會失去長遠的視野。

從這個角度來看,吳泳銘對核心電商業務的判斷同時有着改革和定力兩面,一面在於正視市場末梢的巨大變化,讓以淘寶爲代表的產品更加適合消費需要,另一面則並非急於使淘寶「拼多多化」或是「抖音化」,而是把淘寶的多年積累轉化爲自我革新的資源。

說白了,淘寶本身就不是一個適合被單向定義的平臺,從品牌到白牌,從貨架到內容,從B店到C店,它的綜合性在中國電商行業裡是獨一檔的,發揮這樣的長處,纔是阿里承前啓後的機會。

所以「用戶爲先」不會是一句泛泛而談,它意味着圍繞每一個用戶構建屬於他的消費平臺的意義,而這是一個技術驅動的結果,它的實現難度是隨着時間遞減的,在有了AI的賦能之後,讓不同的消費需求都能得到滿足也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譚。

同樣的戰略決斷,也體現在喊出阿里雲要堅持“公共雲優先”時。衆所周知,國內雲計算市場龍蛇混雜,公共雲、私有云,搶一口是一口。但拋卻短期看長期,公共雲無疑符合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產業方向。不難猜測,這需要在複雜局面中力排衆議錨定方向,吳泳銘卻做成了這個決定。

用彼得·德魯克的話來講,企業的效能要比效率更加重要,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二者有着微妙且徹底的區別。

比較有趣的是,吳泳銘明確的將1688、閒魚、釘釘、夸克四款產品,列爲集團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這種點名模式,在過去是不常見的。

要說這四款產品的共性,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可能構成了它們受到空前重視的根本原因,1688正在成爲年輕用戶購買平價好物的小衆平臺,閒魚在二手交易市場地位始終穩固,釘釘扮演了年輕人和AI生產力第一次接觸的角色,夸克將網盤、搜索和瀏覽器的結合,爲阿里創造了一個全新的2C入口。

於是,它們的脫穎而出,也象徵着阿里內部的產品生機,除了必須投入海量資源的核心業務之外,還去做面向年輕人的創新產品,爲阿里的未來創造非線性的想象空間,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經濟必將長期承壓的環境裡,阿里的堅持和改變同樣重要,可能需要用更長的時間尺度去觀察吳泳銘的決策,才能感受到這家巨型公司的有所作爲和有所不爲,有些業務會被如何取捨,而像阿里雲這樣被繼續護航的業務又該怎樣協同,都是大週期下的小變量。

蝴蝶扇動翅膀,是會成爲日後的滔天風暴,還是消隱於時代的長河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時此刻的取捨,已經決定了彼時彼刻的結果。

吳泳銘說「成功的科技公司必須具備穿越科技週期的能力」,其實具有相當豐富的參照體系,無論是作爲「當紅炸子雞」的AI龍頭英偉達,還是面對Google等老對手找回場子的微軟,不難發現所謂的週期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冗長,準確抓住那麼一兩次機遇,就能逆天改命。

資本市場也有句老話,說的是如果把優秀投資者最成功的10次投資劃掉,他們的業績一定會泯然衆人,這不是在耍賴,而是接受「少即是多」的道理,關鍵時刻的判斷力,其價值遠勝於大多數時候的來回調整。

阿里身處的關鍵時刻,恐怕就是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