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創新“搭臺”,多部門聯手引基金投早投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雪 武漢報道

當前,武漢市以中小企業爲主的民營經濟不斷髮展。截至2023年底,武漢市中小企業數量達89.37萬家,同比增長14.13%,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12581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595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09家,並以全國第六的成績入圍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然而,被視爲典型的候鳥經濟的民營經濟,其發展狀況直接受到政策和外部環境影響,融資難、融資貴成影響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

爲此,武漢市經信局嘗試打破政府部門間的職責“壁壘”和“一畝三分地”固有思維,通過舉辦民營企業“早餐會”創投專場、“一月一鏈”創投對接等活動,爲中小企業與創投機構搭建暢通的溝通平臺,鼓勵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動科技、產業、金融三者的良性循環。

“發展中小企業,尤其是科創型中小企業需要優先發展和集聚創投機構。支持創業投資尤其是種子期基金,是科技創新和產業資本結合的關鍵之舉。武漢加快產業轉型,做強做優民營企業需要更多頭部民營創投機構與武漢政府引導基金合作,帶來更多產業資本投資武漢。”武漢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7月4日,武漢市經信局舉辦民營企業“早餐會”創投專場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市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以創投爲重點,促進產融服務提質擴面;以基金爲抓手,推進股權融資進一步發展;以上市爲途徑,助力企業快速健康成長。

具體來看,武漢市圍繞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創投對接、上市培訓等產融服務,2023年開展產融活動20場,服務專精特新企業300家,促成一項融資超10億元;當前,引導長飛光纖、鼎龍控股等龍頭企業開展基金風投,鼓勵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武漢基金、江城基金等引導基金建立武漢市百億元級中小企業基金羣。

在民營企業“早餐會”創投專場活動上,復星創富集團首席投資官叢永罡、基石投控基金合夥人陳延立、長江創投董事長聶松濤、武漢基金投管部總經理黃藝等10多位知名創投機構代表到場。

武漢市經信局還將圍繞氫能、北斗、數字經濟、未來產業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6場“一月一鏈”創投對接活動。7月5日,首場氫能產業創投對接活動舉行。武漢基金、江城基金、湖北高投、復星創富等30餘家投融資機構代表參加,與現場武漢市氫能產業上下游30餘家企業代表溝通交流或參與路演。

爲了讓金融“活水”精準賦能企業發展,氫能產業創投對接活動設置洽談環節,讓供需雙方能夠更好地深入交流和有效對接。洽談環節中,10餘家企業與機構達成初步投融資意向,並紛紛表示後期將繼續深入跟進了解,尋求更廣泛的合作機會。

“這次活動對氫能行業的企業來說一場‘及時雨’”。武漢理工氫電總經理田明星在大會上表示,過去,公司融資更多是靠自己去市場上找,等同於大海撈針,中小企業對融資也不是特別專業,此次活動將投資機構聚在一起,可以一次性對接多家機構,不僅能幫助企業大幅提高融資效率,還能促進同行業之間的交流。

一位創投機構負責人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指出,“當前,氫能行業發展最困難的點是實現商業化落地,堅持下去纔是‘王道’,但很多氫能中小企業困囿於資金鍊緊張。這類創投對接活動既能幫助氫能企業解燃眉之急,也可以系統地幫助創投機構篩選優質項目,實現雙方甚至是多方共贏。”

爲了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武漢市正積極推進武漢產業發展基金、江城產業投資基金建設,圍繞“965”產業體系,加強對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培育力度,聚焦光電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五大優勢產業和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重大項目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