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集卡“忙搬運” 電腦遠程“抓娃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戴輝 胡禕

風起長江,浪花拍岸。5月23日,武漢陽邏港豔陽高照。1500多米的岸線上,一二三期碼頭建設並列舒展。

這片深水良港,是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中西部地區的最佳“出海口”。

“綠色化、智慧化是我們的建設方向。”港區展廳,工作人員介紹。

動動拇指,“抓”起集裝箱

35歲的潘婷是陽邏港龍門吊“司機”,卻不在駕駛室工作。

“每天對着電腦屏幕,來回操控手柄‘抓娃娃’。”她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形象比喻現在的工作。

記者在陽邏港中控樓辦公室看到,潘婷和同事們緊盯電腦。屏幕上,從多個角度顯示着集裝箱的方位。機械臂如何抓取集裝箱,起吊、推移到什麼位置,電腦都有數據顯示,潘婷只需要在合適的時候或旋轉、或按下手柄。

“以前是室外高空作業,風吹日曬雨淋。每天爬上10多米進操作室,整天低着頭俯瞰集裝箱,一天下來腰痠背痛。現在坐在辦公室,一人可以同時操作三臺設備,輕鬆作業,高效安全。”潘婷說。

閔東波介紹,港區建設不斷朝着智慧化方向邁進,以遠程控制龍門吊爲代表,碼頭岸橋也實現了自動化。目前,陽邏港還完成了智能理貨系統、智能閘口系統等信息化建設。

集裝箱運輸車很“聰明”

晌午時分,3艘巨輪停靠泊位。龍門吊、橋吊起落不停,集裝箱堆垛成“山”。

記者在碼頭看到,現場幾乎沒有人影。

岸橋啓動裝卸作業,“鋼鐵巨臂”從船上精準抓取集裝箱,吊起後越過船舷,放置在卡車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藍色的集裝箱運輸車,遠看像個“大滑板”,在堆場間穿梭自如;近看,記者發現是無人駕駛,運輸車依據算法自主識別道路環境,沿着規劃路線自動前行。

“無人集卡有個聰明的大腦。”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信息部經理閔東波介紹,它配備多種傳感器、工業攝像頭,在行駛過程中感知道路情況、自主避障,並提前預判行駛路線,實現精準停靠、自主返回、自動充電。

今年,陽邏港三期港區將實現無人集卡全覆蓋。

陽邏港區還努力打造“零碳碼頭”示範樣板,在長江中上游率先實現港區岸電全覆蓋和船舶污染物全接收。

“眼下,以清潔能源爲動力的港口機械佔比已達72%,綠色發展水平躍入長江干線前列。”武港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郭文川說。

今年1至4月,陽邏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1.4萬TEU,同比增長13%。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