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玉/譚德塞引衆怒 預示大外宣終將失敗

吳昆玉/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曾任職公關公司、雜誌副總編,危機管理顧問,現職專欄作者

近日由於譚德塞的指控,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的Errrr,中共官媒「勿謂言之不預」的挑釁發言,泰國網民與中國小粉紅的網路大戰,以及全球鄉民世衛及中國不滿的聲浪不斷上升,使得臺灣國際知名度上升之外,也開始有了些許發言權,同時步入了輿論戰與外交戰的深水區。

但是鄉民們自爽式的出征,只是把國內打選舉那套直接搬上國際,不但不會產生效用,反讓人看見臺灣鄉民的淺薄。悲情、打壓、恨中國人、消滅中國這些觀點與字眼,非臺灣人缺乏感同身受的經驗,很難引起共鳴與同情。

連署罷免譚德塞 「失職」爲主因

就拿譚德塞的例子來說,加拿大網友發起罷免他的連署,快要接近100萬人,主因是他「失職」,而不是「親中」。

雖然他的「失職」與「親中」脫不了關係,但大多數人評斷與厭惡一個人的主要原因,永遠是因爲他的行爲,而不是他的膚色和政治立場

作爲一個全世界公共衛生的權威機構主導者,對於新冠肺炎疫情,既不能知之於先,又不能善了於後。預警不夠及時,數字不夠精確,方法建議變來變去,使得相信權威機構國家輕敵而致災,不相信譚德塞的國家得以倖存。

他一個人在一兩個月內的種種荒謬作爲,打碎了世人對世衛組織的「信任」,如果他不下臺,就是世衛組織將被另一個可以相信的公衛組織取代,以現代網路連結效率,另立一個更具可信性的公衛組織並非難事,且以各國社會受災之慘,更讓換人或換組織,具有足夠的動機。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圖/路透)

譚德塞罵臺灣 意在「轉移焦點

譚德塞的案例,是很經典的公關宣傳負面教材,說明了宣傳工作的邊界與極限。譚德塞靠中國強力支持而得到此職位,中國出狀況時自然全力配合,這種關係取向在政治圈或人情上無可厚非,亦非大惡。

但當他的投桃報李與選擇相信,破壞了專業判斷與價值底線,使得相信他的人被騙到生死交關。相信病毒成功封在中國而不對中國封鎖,以爲新冠肺炎像感冒一樣致死率不高,輕視口罩等防護措施,使得「棺材」快速升級爲稀缺戰略物資。切身之痛瞬間轉爲憤怒,所有的關係取向、權威位置,頓時反轉爲邪惡勢力的代表,變成厭惡的根源。

▲ 譚德塞把所有反對他的原因歸於宣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政治權威人物總以爲大就是好,權威位置的權威發言無可取代,所以總是專心於搶奪位置,而非完美完成任務。但在一個開放社會中,權威人物的所有作爲都會被拿來與事實對照驗證。

人們會暫時相信權威,是因爲覺得他比較專業,但如果他「描述、解釋、預測」的說法完全不符現實,這個人與說法馬上就會被拋棄。所有幫助這種說法的人,不論權威還是鄉民,都會被點名作記號,從此列爲拒絕往來戶,甚至成爲報復對象,予以消滅。

對譚德塞的厭惡,是因爲他自身的失職失能所引起的,不是臺灣鄉民造就的。把所有反對他的原因歸於宣傳,歸咎一個小小的臺灣,甚至打到種族歧視,其實是很常見的「俗辣政治操作法」,意在轉移焦點。

譚德塞不敢違逆中國,不敢對幹川普,只好拿臺灣出氣。他自己知道自己講錯了話,但又不能承認,於是只好罵臺灣1450攻擊他。

▲吳昆玉認爲,譚德塞不敢跟川普對幹,只好拿臺灣出氣。(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記者張靖榕合成)

換個角度來看,臺灣在面對國際社會時的輿論訴求與作戰方法,應該是抓緊普世價值,針對不當行爲進行攻防,而非膝反射式反擊戰

普世價值沒有很偉大很複雜,那就是身爲一個人所該有的基本尊嚴與行爲準則:你不可以騙我,更不可以騙到我和我的家人受到傷害,不論是生命危害,還是經濟斷絕。我越相信你,你就越不應該侮辱我的相信,把我當作笨蛋。你越是一個權威人物,就越該發揮本職學能專業來保護大家,而不是做錯了事還要求人家保護你。

一如法律判決標準是依據行爲,針對「行爲」的批判,永遠比針對立場、種族、國家、和個人身份,或過度炫耀自己的成就,更能引起世人共鳴。

譚德塞引衆怒 大外宣終將失敗

一隻新冠肺炎病毒,引發了整個世局的變動,就像中世紀的黑死病,徹底改變了歐洲的政治與社會結構

當禱告無法遏止疫情,宗教的權威就開始退燒;當農奴紛紛病死,莊園主只能向勞動市場低頭;當政府無力處理病疫,反對勢力就找到了集結的依託。

所有宣傳、權力、法律、軍隊等上層結構,最終都要面對現實生死考驗,這是得要依賴科學與實證經驗去解決的事,而非精神與宣傳所能處理的問題。

譚德塞的引犯衆怒,同樣預示了這波大外宣終將失敗,且後座力大到難以想像。他們有着同樣的內在邏輯,想循着關係、權力、與謊言,控制這個世界,卻無法控制和說服聽不懂命令的病毒,也壓不住身受其害人們的怒氣。

臺灣該以他們的失敗爲鑑,抓住普世價值契合的時機,同步調整我們對世界輿論的作戰方法,與我們自己處理公衆事務的態度。

熱門點閱》

►  丘美珍/新加坡總理夫人那一聲Errr…,爲了什麼?

►  爲何蝗災的蝗蟲,連鳥都不敢吃?

►  藍弋豐/別笑葉毓蘭炸口罩 「布口罩」才能解決口罩之亂

►  動物森友會哪裡好玩?看似簡單卻隱藏精心設計的細節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