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訪臺:企業應致力綠色環保

近期二度來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昨來臺參加一場論壇時,鼓勵兩岸企業勇當「社會企業家」,並培養全社會環保意識

昨日,大陸著名NGO組織「阿拉善」(SEE)在臺舉辦會員大會,召開「兩岸綠色經濟發展論壇」,邀請包括萬科萬通泰康人壽美通無限網路集團,及臺灣廣達電腦信義房屋、統一企業、榮成紙業等兩岸指標企業負責人與會。

此外,阿拉善也首度通過對臺灣海洋覆育項目的贊助,阿拉善臺灣分部主席羣益金融集團董事長陳田文說,爲促進海洋生態的恢復和平衡,這次獲得協會資助新臺幣二一○萬元。

阿拉善成立於二○○四年,由中國近百名知名企業家出資成立,屬公益性質環保組織,長期推動環保,開展保護生態,甚受外界重視。

受邀與會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斯壯(Elinor Ostrom)看法指出,在國際間尚無法達成溫室氣體管制協議的現階段,地方政府民間企業應自行推動相關措施,不要一味依賴政府推動。

他說,廿世紀臺灣均溫上升攝氏一.三度,是全球的二倍,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排名廿二、人均第十八位,遑論大陸已成碳排第一大國。兩岸企業都應朝低污染、節能減碳、生態保育與資源創造的綠色產業來發展。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隨後表示,近日聽臺灣朋友用「暴殄天物」形容事情時,猛然察覺,那個他兒時父母用來教導晚輩珍惜物資成語,在大陸消失許久,珍惜資源概念也蕩然無存。

吳敬璉認爲,大陸環境如此惡化,一來土地開發已幾千年歷史,過去環境知識有限,漢人對環境的態度,不如蒙藏等生存條件嚴苛的民族來得珍惜。中國建政後,沿襲前蘇聯鬥爭哲學」──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加「其樂無窮」,毛澤東所言),更放大無知狂妄,也造成自然任意破壞。

他指出大陸在推動國家政策時,許多立意良善的構想下達執行端後,地方卻常「迷失方向」,被片面理解所誤導,像是不考慮再生能源工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衝擊,或對二次能源經濟效能,欠缺整體評估

吳敬璉鼓勵企業勇當社會企業家,培養全社會環保意識,並優先處理水資源問題,積極發展耐旱作物外,也需注意深層地下水的流失,糧食生產過程中,水資源是最大的問題,號稱中國糧倉華北地區情況尤爲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