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首座”跨鐵轉體橋成功轉體
7月29日,包銀高鐵建設現場傳來了振奮人心的喜訊:由中鐵十局八公司承建的跨黃公鐵路特大橋轉體樑順利完成轉體,爲包銀高鐵順利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跨黃公鐵路特大橋位於內蒙古烏海市,全長3.297公里,包含91個圓端型實體墩、2個橋臺、2聯連續樑和1聯道岔樑。
此次轉體施工是包銀高鐵9標的重要節點工程,爲不影響鐵路正常運行,施工採取“先建橋後轉體”的方案,即先進行掛籃懸臂澆築,待上部結構完成後,再以平面轉體施工法進行轉體。
轉體施工前,首先需要在橋墩底部設置包括球鉸、撐腳、滑道等部件在內的轉動體系,其中球鉸是實現轉體的核心部件,它能夠承受橋樑的重量並提供平穩地轉動支撐。轉體過程中,中鐵十局八公司通過採用先進的液壓同步控制系統,對多個千斤頂進行精確控制,帶動2號墩、3號墩緩緩“轉身”,最終到達指定位置,同時利用實時監測系統對轉體的角度、速度、位移等參數進行監測,以掌握其工作狀態和轉體進度,確保實現轉體毫米級精控。
在各項控制性節點施工過程中,中鐵十局八公司參建團隊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據項目負責人林貞文介紹,此次轉體的2#墩和3#墩分別位於陡峭的山坡和鐵路高邊坡上,施工準備階段要在確保既有鐵路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克服工作面狹窄,進出通道複雜,氣候乾燥、大風天氣多,地質堅硬等難題。面對橋樑轉體的高難度和既有線施工的高標準,中鐵十局八公司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討轉體方案和施工工藝,採取智能化監控系統、全封閉高強鐵絲網加固防護、人工挖孔樁水磨鑽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成功克服了上述難題,確保如期實現轉體。
施工過程中,中鐵十局八公司積極秉承“多措並舉抓黨建,助推黨建促生產”的工作思路,切實築牢“一切工作到項目”的黨建保障,以“紅旗項目部”“共產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爲抓手,對重點工程、關鍵工序進行責任包保,嚴格把控施工各項環節,爲項目推進提供堅強保障,助推企業全力打造涉鐵一流品牌。
包銀高鐵是國家規劃的“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京蘭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北地區連接東北、華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和經濟大通道,也是首條直接連接兩個自治區的高鐵。線路自包頭站引出,經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海市,至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接入銀川站,全長約519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
項目建成後,包銀高鐵將爲沿線地區的人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包頭到銀川通行時間將由現在的6小時縮短至2小時左右,對內蒙古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完善區域鐵路網布局、加快文化旅遊建設、促進沿線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相信在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包銀高鐵必將如期竣工,成爲我國高鐵網絡中的又一璀璨明珠。(王文忠 王可揚)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