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應許》黃贊倫個展 重塑物品之間情感

《物的應許》即是黃贊倫在創作路程中,從珍藏、蒐集、遺留等創作「物」的應許。(鄧博仁攝)

《物的應許》是黃贊倫連結近年創作的集合體,建構創作與「物」之間關係的新認定,藉創作時與記憶對話,思考着物與人、物與創作者的關係重塑下,所產生的意義。(鄧博仁攝)

《物的應許》是黃贊倫連結近年創作的集合體,建構創作與「物」之間關係的新認定,藉創作時與記憶對話,思考着物與人、物與創作者的關係重塑下,所產生的意義。(鄧博仁攝)

黃贊倫將物件、肖像、主機板再次的「叫出」後再封存成一件件固態的作品,他並不想還原真實的故事,而是留給觀者許多想像。(鄧博仁攝)

黃贊倫將物件、肖像、主機板再次的「叫出」後再封存成一件件固態的作品,他並不想還原真實的故事,而是留給觀者許多想像。(鄧博仁攝)

黃贊倫將物件、肖像、主機板再次的「叫出」後再封存成一件件固態的作品,他並不想還原真實的故事,而是留給觀者許多想像。(鄧博仁攝)

「全都是我的,但無一爲我所有, 無一爲記憶所有, 只有在注視時屬於我 。」黃贊倫在關渡美術館《物的影許》展覽中引用維斯拉瓦.辛波絲卡 《旅行輓歌》作爲展覽開端。

黃贊倫《物的應許》作品來自生活中朋友及個人的肖像、主機板及隱密封存過往的記憶等。這些記憶停留在繪畫、裝置或專輯裡,逐一地鏈結了藝術家過往的足跡。黃贊倫將物件、肖像、主機板再次的「叫出」後再封存成一件件固態的作品,他並不想還原真實的故事,而是留給觀者許多想像,藉由塑形、掩蓋、重組等,不斷地賦予了物在時間序上的綿延。觀者藉由碎片式地窺視,產生新的並屬於自己的故事。

《物的應許》是黃贊倫連結近年創作的集合體,建構創作與「物」之間關係的新認定,藉創作時與記憶對話,思考着物與人、物與創作者的關係重塑下,所產生的意義。例如行走到歐洲、日本等地所拍下的照片,輸出裝在框上,再將旅行的座標標示於作品中,讓這不能再往前發展的瞬間照片,繼續產生新的意義,當觀者看到作品中,有自己曾經驗過的過往,而勾起片片的記憶,迴應着辛波絲卡 《旅行輓歌》中,「只有在注視時屬於我」。

在這些藝術家收藏來的「物」、「語」變成了創作中封存的記憶再展示,黃贊倫已從「私人話語」,藉由作品轉向公共空間的展演時,而成了無限的新話語,就如同自身「珍奇櫃」轉向公共開放的「博物館」的歷史過程。而此次的展覽《物的應許》即是黃贊倫在創作路程中,從珍藏、蒐集、遺留等創作「物」的應許。

時間:即日起至2023年3月12日(日)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二樓展覽廳

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