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開店?饒毅:國內引進的一批國際正教授幾乎被“清零”

4月8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一鳴驚人,他在個人公衆號“饒議科學”,發表題爲《我國招聘國際科學人才的經驗和教訓:原因與後果》的文章。披露國內一些大學科研所清零正教授級別的國際人才,現狀讓人擔憂。網友紛紛共情:這難道是武大郞開店,比我高的都不用?

饒毅文章中躺槍的不乏北大清華之類的名校,清零的理由是害怕他們的水平高於高校和科研所的領導,不方便領導!

饒毅說,“國際教授回國,除了十幾年前,現在基本不再是潮流”。饒毅懷疑“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因爲擔心他們水平高於高校和研究機構的領導,“不方便”管理,而因此排斥國際正教授。”

目前,西湖大學的國際正教授的數量已經超過北大、清華,比例更是遠超全中國所有院校。同饒前毅一樣,從國外引進的施一公創辦西湖,幾年前就希望海外教授招聘要超過北大清華的願望,今天已經成爲現實。

現在除了浙江大學似乎還顧努力之外,大部分大學都接近放棄招聘國際正教授。擁有一百多個研究所的中國科學院,十幾年來,真正全職到位並留下工作的國際正教授恐怕不到十人,也許不到五人。

這不是荒唐嗎?俗話說,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這種清零不就是嫉妒人家的學高爲師嗎?不就是赤裸裸的盲目排外嗎?

目前,北大,清華和中科院幾乎清一色的純自己人領導了!不知這裡面有沒有怕他們臥底偷師學藝的考慮。

這種排外效應應引起警惕,任性下去就是畫地爲牢自我脫鉤孤芳自賞!也太可怕了。

網友評論道,饒老師老是高屋建瓴、一針見血,然並卵,龐大的利益集團綁架了國家科學發展,所以只能看着馬斯克、OpenAI .超級芯片一騎絕塵,蹉跎嗟嘆。

饒毅認爲,在目前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加持下,引進的人才並不在引進單位分羹,而是帶給引才單位更多的資源。但即便如此,高校和科研單位的領導大部分還是不願意引進國際高層次人才。

饒毅一針見血地指出,“一批主要是1950年代出生的高校和機構國內領導,對於饒毅、施一公等爲代表的海外引進的正教授的“阻擊戰””,饒毅認爲對海外正教授的“阻擊戰”非常“成功”。

國際一流大學做過正教授的這批,在國內帶領各單位改革後,接近百分之百被掃地出門。而且在國際上獲得博士學位都基本成爲弱點,也一樣在科研和教育機構的領導層幾乎被“清零”。

北大、清華、以美國建校爲基礎的協和醫學院,也一樣,幾乎全部清零國際博士,而幾乎全部由國內博士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