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走日記》呈現邊緣人的邊緣感──編劇樸海英訪談
韓國知名編劇樸海英。(cKOREA TV&RADIO WRITERS ASSOCIATION/新經典文化提供)
韓劇《我的出走日記》播出以來引發熱議,編劇樸海英希望人們都能從厭世中解放。(新經典文化提供)
《我的出走日記》立體書封+明信片。(新經典文化提供)
《我的出走日記》劇本書附有50張精選劇照。(新經典文化提供)
自從《我的大叔》之後,樸海英編劇又孕育了另一部人生電視劇《我的出走日記》,在創作劇本的時候,是否帶有「我這次要寫出這種故事」般明確的目標呢?
Q:自從《我的大叔》之後,樸海英編劇又孕育了另一部人生電視劇《我的出走日記》,在創作劇本的時候,是否帶有「我這次要寫出這種故事」般明確的目標呢?
在一開始的筆記本里,我好像下定決心要寫一部很歡樂的作品,每次下筆總是用「搞笑」的方式,不斷告訴自己這次一定要讓人捧腹大笑!笑到嗓子都沙啞!雖然抱着這樣的決心,但寫着寫着卻越來越沉重……不管怎麼說,如果人物描寫得不夠深刻,很難推進長達十六集的戲劇。
從企劃到完稿大約花費了三至四年。沒有一件衣服是從縫製第一顆鈕釦到測量脖圍都能一次到位的,只能憑着感覺下筆,想像我想描繪怎樣的角色,爬過一座山後再克服另一座山……就這樣慢慢擬定雛形。
那時候,我的腦海裡有種田的年輕人、三姊弟,還有外地人。當我專心描繪這些人物時,便依序寫出了相關的故事,其實「出走」這個詞也並非一開始就選定,而是在描繪角色的途中才冒出來的關鍵字。
Q:您在創作劇本的時候,每次都堅持要有幽默之處的理由是什麼,每次都失敗的理由又是什麼?
我想要寫出能讓人很想疼惜的角色,還有讓人着迷於可愛到不行的角色,這樣的角色不僅會受到觀衆喜愛,深爲創作者的我也會很開心。
再者,電視劇需要兼具「快」與「核」,快節奏對於喜劇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致力於創作喜劇,會在某個時間點開始感到吃力。觀賞電視劇時,觀衆必須能毫不費力就融入角色,但以喜劇而言,似乎會變成一種強迫推銷。一部長達16集的電視劇,如果人物描寫太過淺薄,會後繼無力。
況且老實說,我還是更喜歡羞澀內向的人。
Q:每天來回通勤首爾與京畿道的三姊弟故事非常真實,您在戲裡着重描繪了三姊弟艱辛的上班路途(貫穿整齣劇)。當時是因爲什麼契機而想將京畿道這樣的地緣關係作爲略遜一籌的平凡人物的代表呢?
這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爲我在京畿道住了四十九年。
我朋友在看了《我的出走日記》後說,我真的把邊緣人的邊緣感透過物理的方式徹底展現出來,我認爲這句簡短的話可以說明一切。
Q:廉美貞與具先生,還有三姊弟的母親與父親在劇中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從劇本里可以看到這些角色的表演指示比臺詞還多,演員必須以行動及表情來傳達情緒,而非透過言語,這樣的設定似乎不容易詮釋,您認爲呢?
他們並非完全沒有臺詞,只有美貞跟具先生算是話少的角色,在主要的四名演員中顯得比較安靜,但琦貞跟昌熙兩人的臺詞就很多,甚至讓人覺得是不是太多了。
從美貞與具先生的臺詞量而言,確實如你所說,話少的人要帶領整齣劇的確有難度,戲劇需要有節奏地推進才能抓住觀衆的心,而掌握節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簡短有力的臺詞,但他們不是花言巧語的角色……因此我選擇了用濃縮語意的方式來提高觀衆的專注力。再加上,我相信觀衆跟我一樣,會喜歡害羞內向的角色。
Q:由於臺詞量不大,角色的每句話都變得更加珍貴又有意義,讓人覺得這齣劇裡沒有多餘的臺詞,每句臺詞都宛如金句。其中您最喜歡哪些臺詞呢?
賢雅有句臺詞是:「不要像我一樣渴望愛情,讓你的愛意爆發出來吧!」我自己也想嘗試這種感覺,用愛爆發!具先生有句臺詞是:「喝醉的我,比清醒的我更有人情味。」這是我一位喜歡喝酒的朋友說的,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喝酒的理由之一是因爲我們更愛喝醉時的自己。
我也喜歡當琦貞在公車上邊哭邊說:「呼,好久沒有哭得這麼痛快了。」她彷彿一下子就從悲傷裡走出來,所以我很喜歡。
我也喜歡美貞那句:「我要把孩子揹在身上,三歲的時候……七歲的時候……十九歲的時候……我想在這些時候坐在你旁邊,陪伴在你身邊……」感覺相當溫暖。
而昌熙的臺詞是:「哥,我不是一元硬幣,我好像就是那座山,我好像該回去那座山。」看着昌熙坦然接受自己該走的路,讓人感到心疼。
Q:一般來說,編劇會將自己不同的面向放入作品中的各個角色,並且放大這些特質用以形塑性格,那麼《我的出走日記》裡的哪一個角色投射了您的內心呢?
廉美貞、廉琦貞、廉昌熙、具先生……所有劇中人物都是我。我有時會像具先生那樣,討厭人類在我的面前晃來晃去,有時也會像他一樣毫無力氣,對所有事物都感到煩躁。我也像廉昌熙一樣觀察周圍,然後在緊繃的氣氛裡擔任潤滑油的角色,也像廉琦貞一樣看什麼事都不順眼,想要推翻一切。而當他人在我的生命中扮演這三個角色的話,我就會成爲廉美貞,安靜地觀察、聆聽……我認爲許多人也經常在這四個角色中來回扮演,只是比例的差異罷了。
Q:第十五集裡,昌熙說「他要回去那座山」。觀衆對於這句臺詞很好奇,也有各式各樣的解釋,您的想法是什麼?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用具體且確切的字詞和畫面來解釋,但有些東西如果講得太明確就會喪失趣味。第十五集裡,昌熙說了這句臺詞,由於之前的劇情已經提過山的意義,所以觀衆應該能理解山的寓意。但是在第十五集的結尾,昌熙說:「哥,我不是一元硬幣,我好像就是那座山,我好像該回去那座山。」關於這部分的解析衆說紛紜,如果解釋了感覺會剝奪觀衆解謎的樂趣,而且我也無法徹底解釋自己的感覺,但如果要稍微說明的話,這個臺詞可以這樣解釋……
昌熙是個社會化相當高的角色,他盡力配合衆人的期待而活,和別人一樣去考大學、就業、談戀愛,反正他知道這條路的盡頭不會有幸福,而果真這條路走到最後也沒有得到幸福。他這一生所做的事情就是讓稱爲廉昌熙的這個人稍微特別一點,他內心深處知道像他這樣的人就是屬於七十七億的其中之一,地球上七十七億的人也都像他這樣過活,所以他也照做了,只是換來一場空。
既、然、如、此!那就當那座山吧!我喜歡一句話叫「流水不爭頭」,能流動的水並非只是一、兩滴,昌熙想要以自己的身分繼續努力,探索真實的自己,尋找作爲一名人類、一名男子的意義……我認爲那句臺詞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
我跟金錫允導演有討論過這件事,我們都認爲廉昌熙會得道昇天,他是一個勤能補拙的人,所以不可能重新投胎還當人。(笑)
Q:第十二集裡,賢雅曾說:「書上說一部好的電視劇的內容就是主角爲了實現某件事,需要竭盡所能……然後要以失敗告終才行。我看到這點就放棄了,跟人生一樣的戲有什麼好看,多無趣。」這句臺詞讓人印象深刻,這句話是從何而來的呢?
這是一位後輩編劇貼在冰箱上的句子,「好的電視劇就是要讓主角竭盡所能,然後什麼都沒有實現」。大概是某本有名的編劇書這樣寫過。當時我正在寫這齣劇,劇中角色全都看似一事無成,我正苦惱該怎麼寫下去的時候,就看到了這句話,被點醒了。「對啊,如果突然一帆風順纔是騙人的吧!」我筆下的角色都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寸步難行,抱着一次走半步的心態前進。
Q:具先生要求美貞當他的諮商師時,說了一句「就這樣到日落吧」,這句話帶有什麼含意呢?
日落就代表了結束。因爲,他們倆打從一開始就並非是可以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關係,而他們也不期待擁有這樣的關係,但也不想馬上分開,所以具先生用這樣的形容來暗示兩人可以用這種方式結束關係。
Q:編劇有想過「崇拜」一詞會蔚爲話題嗎?
我沒有料到這會成爲這麼熱門的話題,之前只想過因爲崇拜是這齣劇的核心臺詞,所以在播映前要將這句話藏好才行。
Q:美貞與具先生對彼此產生崇拜的這段關係裡,有沒有什麼重要的話語或是行動?
美貞曾對具先生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她說我不會要求你不喝酒。我從來沒看過有人因爲他人勸酒就戒酒,要求每天酗酒的人不喝酒,就像是在告訴他「你做錯了」,將他定爲罪人,並且告誡他要正當地生活,這樣對酒精中毒者真的有益處嗎?
美貞沒有想要改正具先生,因爲戒酒與否並不重要,美貞的想法就如同「我們在這段關係中相互學習吧,我不知道自己爲什麼總是付出的一方,而你又是如何遍體鱗傷,導致需要沉溺於酒精,但這一次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吧,一步也好、半步也好,我們試着成長……」。我認爲美貞這樣的想法濃縮成了這句臺詞:「我不會叫你別喝酒。」
Q:出走同好會的宗旨跟附註是怎麼訂定的?
我看過一句話這樣說:迴避現實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所以我才把「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以對」定爲宗旨。
「不給予建議、不安慰對方」是因爲對我來說,人在訴苦時比起得到安慰,更偏向只是想要表達,想要把內心的東西宣泄出來而已。我有位朋友經歷了讓人無比憤怒的事情,但由於羞於向他人傾訴,因此打算寫在日記裡,同時也希望就算寫在日記裡,在未來的某天也會有人拿起來翻閱。
我想就是這樣的心情吧。想要傾訴的人,就是真的只想「傾訴」,但我們在不知道的時候都會有給予建議的強迫念頭,一旦對方無視我們的建議又會感到受傷。當我明白這件事後,選擇安靜地傾聽他人訴苦,對我來說自在了許多。
Q:當您覺得需要出走的時候會怎麼做呢?
我會慢慢呼吸,像是要停止大腦機能般停止腦中的意念,然後眺望遠山或是擡頭仰望天空,有時也會閉上雙眼。
Q:您希望《我的出走日記》在觀衆心裡成爲怎樣的作品?
我希望這齣劇可以在觀衆疲憊的時候給予幫助,即使是一句臺詞也好,我相信只要一句臺詞就足夠了。
Q:最後請寫下一封信,獻給喜愛《我的出走日記》的觀衆。
《我的出走日記》拍攝結束後,有一位導演這麼說,他相信現在可以把這齣劇交給觀衆了。無論觀衆是以何種心態接觸這齣劇,我相信只要作品的核心價值夠紮實,觀衆都會喜愛的。其實我也會擔心自己的想法能否透過訪談傳遞給劇迷,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感謝大家對於這部作品的熱愛與支持,不僅是我,大家的喜愛也成了整個業界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大家。
我想藉這個機會向許多人致上感謝。首先是當我在十字路口猶豫不決時,總能明確指點迷津的金錫允導演。現在回想起來,那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時刻還真不只是一、兩次而已,光是回想就讓人心驚膽戰,感謝導演讓我們順利抵達終點。另外還要感謝將劇本的文字賦予生命力的演員們,以及依據劇本指示、在現場打點一切的200名工作人員!能與各位一起共事是我的光榮,謝謝大家。
(本文摘自《我的出走日記:樸海英劇本書》,新經典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