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社會事件簿】江一豪/帶走,帶走

(圖/王春子)

入行搬家幾年後,有次遇到一臺冰箱標示淨重八十二公斤,突發奇想要夥伴幫我留着,看看能不能扛起比自己重的往上爬?經實測,樓梯夠寬可以到四樓。途中停下來換氣,覺得人其實也不輕,若非會走會動,比很多傢俱都重。

不過後來,我又覺得人還是像瓶瓶罐罐輕而易舉,運氣不好掉在地上,也只能開玩笑般被踢着到處滾。

十四張的溪邊寮就有點這個味道。

那時村民風聞三鶯部落在抗爭,專程來邀我們過去走走。村莊不大,才十幾戶,都是雲林北上打拚的第二代。說是第二代,也都頭髮花白,大多當上阿公阿嬤。當年父老挑中新店溪畔這塊地,就圖個取水方便,兼有挑河砂這門苦力可做,而且地租便宜。好似故鄉風頭水尾,隔幾年淹一次是附帶的童年往事。聽到這裡,族人紛紛點頭。畢竟把故事移往大漢溪,主角就換成自己。

交給生命經驗帶路,很容易跨越障礙,找出共同語言。

受到鼓舞,村民開始寶惜交代太子宮的來歷。神明原本也是寄人籬下,每年輪流住在爐主家,沒辦法當年大家都窮。後來日子變好,也該報答祂的庇佑。怎麼辦早就有打算,但過程不能馬虎,討論愈詳細繁瑣,愈能展現虔誠。風水時辰科儀士紳陣頭排場,神界人界無不慎重其事。前前後後大半年,眼見太子爺聖駕安座,有了自己的家,大夥才定下心。

爾後不管環河道路興闢、拓寬,各式工廠進駐開業,連同商場、住宅交錯擴散,都市發展如何全面攻掠形成包夾之勢,溪邊寮藏身繁茂樹叢間,依舊歲月靜好,圍繞着太子爺過自己的風土人情。直到捷運來了,這才領會到什麼叫重大建設。

全區三十幾公頃劃入機廠聯合開發,溪邊寮神人一家統統被市政府限期搬遷。面對這個飛來橫禍,大夥七嘴八舌總歸是無奈加不甘。事情走到這裡,好比神威顯赫也得靠香火供奉。這次想跟捷運拚,到底還是要找人相挺。

尷尬的是,村民口中那個夭壽市政府,已經答應跟部落談重建。

作爲六年級世代的成員,從小明白,身體不歸自己管。

在家被修理也就罷了,到學校長輩還特別交代:「不乖儘量打。」這句話當年等於做人道理,以此表達敬重。老師也不客套,悉聽尊便自國小一路交棒到國中,招式從罰站罰跪、青蛙跳,延伸至打手心手背屁股跟掌嘴,多元且隨性。

即便如此,印象中被打哭的很少,被藤條揍完回到座位跟同學嘻嘻哈哈,還說這叫竹筍炒肉絲,簡直自虐到不行。後來準備高中、大學聯考,跑補習班熬夜死記硬背,入伍當兵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也覺得理所當然。

只是一年十個月,一加一加一這樣數太慢了,得換個算法:新訓中心待八週,下部隊滿八個月升一等兵,去高登島駐防回來剩半年,前面有三個學長待退,再看二十七次莒光日就下課。

主觀與客觀之間,我把時間倒進稀奇古怪的沙漏,不時翻來覆去,嘗試等待還能用什麼方式流走。直到離營那天,慎重把退伍令等同人生握在掌心,懷揣無邊想像出社會,從記者做到跑去應徵搬家工,莫不興味盎然。

我這是在,體驗人生。

果真嘗試才知道,並非臂膀或腰腿,痠痛出乎意料從指節率先發作。猜想大抵因爲害怕貨物掉落,進而用未曾有過的使勁地抓。後來發現手掌只需環扣,托住它們使其服貼於背,再用雙腿去帶動纔是正解,此後便不藥而癒。

最大發現是,壓在身上的其實是人。

當時公司接下好幾場大單:學校圖書館整修、銀行整並營業據點,光紙箱就一千箱起跳。經理早早宣佈,助手全員出動,不準請假,否則要罰錢而且禁搬,沒工作就沒收入。

日夜勞動兩週後的某個夜晚,我累得摔進電影院腥紅色絨布椅,還來不及看在演什麼,一陣寒顫霎時從腳尖奔竄全身,有隻汗潮的手掌貼在腿上,沿途撫摸留下無味但不減噁心的黏液,想反抗卻動彈不得。

究竟何時被捆綁還是下藥?

未曾經歷過的侵犯,以我所能想像的方式,透過噩夢嚴正揭示,公司動動嘴皮就能拿捏住你。原來,告別校園考試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身體還是不歸自己管。

上街抗爭那幾年,看久了就知道,遇到警察抓人,基本動作要把重心往下襬。放,身體放得愈深沉愈好,以此消耗拖延撲過來的強制力。其實也不用教,這種本能反應,幾乎是弱勢者僅餘的抵抗姿態。

誰想得到,多年之後會出現「躺平」,這個精準無比的時代語言。

中正一分局的阿吉跟老趙,是街頭熟面孔。兩人分工合作,你專責彙整輿情,我沉穩掌鏡蒐證。畫面裡外的大小訊息,簡直被他倆無所不包。雖說彼此立場相對,互動起來難免有隱而不宣的張力,但持平而論,阿吉那誠懇笑容,勤快造訪各團體噓寒問暖,若非身在公門,應該早已成爲金牌業務;老趙如果參加比賽,想必也能拿個最佳攝影,堪稱被警察制服耽誤的大師。

至於站在他們對面,作爲被法律約束,潛在的騷亂分子,很抱歉多是手無寸鐵的尋常百姓,至少我參與的社會運動都是這樣。

三鶯部落後來決定相挺溪邊寮到市政府抗議,一行人老老少少連同其他聲援者,加加頂多五十來個,行動方案也不過是打算夜宿市府廣場。這種程度的對抗,怎麼看都叫以卵擊石。

我們當然是,雞蛋這一邊。

事後向法院閱卷,才知道當天居然是副市長親自主持安全維護會議。不止部署上百名警力,還指示採取強勢作爲、震懾羣衆。這下可好,霹靂小組接到指示,抓準時機趁我受訪時,當着鏡頭衝進畫面,從背後猝不及防要把人擒抱拖走,整個過程被公民記者同步放到臉書瘋傳,網路一面倒痛批市政府暴力執法。

小題變大作。只能說,還是中正一專業。

雖然在輿論宣傳吃了虧,但絲毫無礙整個捷運共構計劃推進。溪邊寮這個小村莊,抗議完幾周後就被剷平。盼不到社會住宅的村民,辦完惜別晚會只能各奔東西,留下十四張後來成爲土地開發熱區,到處可見建案廣告。層層轉手堆疊上去的價格與獲利,整套操作下來真不是開玩笑的點土成金。

即使如此,我仍深信,沒有白走的路。

回到認識溪邊寮之前,我看見三鶯族人不想再被拆遷,走投無路般來找社運團體幫忙。蒼白日光燈下的愁容,從頭到尾未能舒展,聽到可能要抗爭,怕是更糾結難解。等他們離開,前輩私下評估,沒有三、五年搞不起來。

不會吧,就是上街抗議而已,至於嗎?帶着疑惑道別,我從五樓的社運辦公室,緩步拾級而下,反覆在想:「真的需要這麼久嗎?」不知不覺走到一樓,把鐵門打開繼續跟族人投入抗爭,轉身已經八年。

八年來,許多當初我們無法想像,包括走上街頭、違反《集遊法》這些事,居然也一一成就解鎖。

不過擺在眼前的是,這類抗爭愈來愈少見。日子真的變好了嗎?也許吧,但我偏執地認爲,對很多人來說,事實是隱身暗處那隻手,不斷進化其精妙操弄的結果。

原本分散的人羣更分散,而難以集結。

我們絕大部分都是被運動的,被整個生產體系、政經制度、文化價值等等日積月累組成的「什麼」──比個人巨大以千萬倍計的手推拉拽拖頂着走。這隻手還不忘一路灑滿小確幸,讓人目不暇給疲於撿拾,哪有力氣去尋思每日往返於生活,有多少足跡是自己要的?

那幾年經過社會運動,我沿途東拼西湊終至領悟到,世界並不那麼美麗,而且需要改變的不只是世界,還有自己。如果不改變,早晚會被扭成世界想要的樣子。身而爲人,每個人都值得一試,成爲促成改變的運動者,而不只是被運動。

帶着這個理解,重新凝望自己那天從霹靂小組手裡,被羣衆微弱但拚命搶回來的身體。大家赤手空拳,對上眼前這些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明知機會渺茫,但直覺讓人終究選擇掙脫束縛,放手一搏。

拉扯間,我感到未曾有過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