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放假就“早醒”?

上班起不來,放假醒太早,這可能是不少職場人的真實寫照,網友將這種現象命名爲“假期早醒症”。

爲什麼週末會比工作日提前醒?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解讀假期早醒的原因,並教你幾個方法緩解這種現象。

受訪專家: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宋崇升

假期早醒的5個原因

週末明明關了鬧鐘,前一晚甚至睡得有點晚,但第二天早上醒得比平時還早,一些人調侃生物鐘總是和自己作對。

除了疾病導致的早醒,提前醒往往和以下因素有關:

晝夜節律

生物鐘控制着身體的睡眠-覺醒週期,決定了什麼時候自然醒來。

如果工作日設定了鬧鐘,而週末關閉鬧鐘或在鬧鐘響之前醒來,可能是平常醒來的時間本就早於鬧鐘所定時間,生物鐘按此前形成的睡眠時間表,搶在鬧鐘響之前“叫”醒自己。

睡眠週期

一整夜的睡眠通常包括3~5個睡眠週期,每個週期由淺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3個階段組成,通常持續90分鐘左右。

在沒設置鬧鐘且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睡覺,通常會在90分鐘的倍數時間後醒來。提前醒來,可能意味着恰好完成了幾個完整的睡眠週期。

情緒不好

有研究指出,早醒與情緒低落有共同的生物學基礎。

在大腦的某個區域,一種叫做“五羥色胺”的神經化學遞質含量降低,人就會抑鬱,在主觀體驗上表現爲不開心、高興不起來,有好事也缺乏愉悅的體驗。

而五羥色胺對睡眠也有類似作用,如果含量不足,睡眠時間就會變短,表現爲早醒。

睡眠不足

若一直睡眠不足、長期睡眠“負債”,身體習慣了更短的睡眠時長,也可能早醒。

性別影響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曾發佈報告稱,男性生物鐘要持續24小時11分鐘,比女性長6分鐘,這就迫使男性睡的時間較長,女性則更習慣於提早醒來。

持續早醒可能是抑鬱前兆

醒得早,也算是一種失眠。從醫學上來說,失眠分爲3種:

入睡性失眠

睡眠維持性失眠

早醒性失眠

通常,早醒性失眠在老年人中更多見,還有一種需要警惕的情況是抑鬱。

典型抑鬱症的失眠有個特點——早醒,至少比平時早醒一個小時,更多見的是早醒兩個小時或以上。

需要區分的是,焦慮與抑鬱是兩種失眠表現,有研究把失眠和情緒的關係概括爲:抑鬱時醒得早,焦慮時睡不着。

人在焦慮時,警覺性會升高,即對外界刺激更敏感,有點風吹草動就知覺到,對自身軀體的不適也較敏感,甚至平時注意不到的呼吸、心跳現在都能感受到。這種警醒的狀態與入睡需要的放鬆狀態背道而馳。

但是抑鬱時,焦慮經常相伴出現,所以很多抑鬱患者既有入睡困難,又有早醒。如果僅僅是焦慮,失眠特點表現爲入睡慢、睡得淺,隨着焦慮感消耗殆盡,後半夜反而睡得更好。

4個技巧睡得久一點

假期比工作日醒得早,不妨改變幾個習慣,讓睡眠更長一點:

推算睡眠時間

連續一週設定某個固定時間起牀,由此計算出平均睡眠時間。比如,按每晚8小時睡眠計算,要想早上6點起牀,就應該在晚上10點睡覺。

之後逐步調整睡眠時間,使早晨醒來的時間逐漸晚些,從而達到調準生物鐘的作用。

改變臥室環境

將臥室佈置得光線柔和、暗淡一些,選用遮光的厚窗簾。睡眠環境儘量安靜、室內噪聲要低於30分貝,相當於耳語;溫度以18~24攝氏度爲宜;睡前2小時內不過多進食和飲水。

入睡前泡腳

臨睡前20分鐘內不看書,不做過量腦力和體力活動,可用溫熱水泡腳或做足穴按摩;每天堅持2小時以上輕中度體力活動。

醒早了別看時間

比如醒來看到的是早上6點,那麼很可能會計算距離預計起牀時間還剩幾小時,反而增加壓力。最好克服好奇心,乾脆不看時鐘。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