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女星們越是追求紙片白,就越出不了神圖?

怎麼等了十天都沒等來誰誇誇朱丹這次的vogue紅毯表現?

美黑過的膚色在粉紅背景下顯出一點橄欖調,配上紫棕的合身禮服,與健康矯健的身材,顯得人特別自在舒展。

而且她也是爲數不多不受這塊粉紅背景板影響的明星之一。

這個背景顏色本身比較明豔,會給人鍍上一層粉色的光澤。

而習慣於一口氣把膚色調至紙片白的修圖,都紛紛翻車,看起來又白又紅溫,背景也變色到失去質感。

反倒是生圖裡的膚色看着更自然。

有人想看拍照背景色對人的影響嗎

官方調色也在背景色、美白需求、自然觀感之間取得了平衡。

借這個機會,氧叔想和大家聊一聊,爲什麼我們的女星減肥減到讓人心疼,卻還是會有評論說胖。

讓人越白越顯胖的紙片白膚色審美具體如何消滅了膚色層次感,以及我們如何面對膚色審美的多元。

明明很瘦,但因爲膚色過白而略失質感

01

是什麼泯滅了膚色層次感

觀察千禧舊照,發現美人都因膚色的真實與多層次而生動。

清透的底妝不會遮蓋這些色彩的不同。

大部分人的降口角肌位置,會因血管的透出而產生淡淡的青色陰影。

如果你想讓這裡變得飽滿些,修飾輕微的木偶紋,也可以參考黑眼圈的修容方式,用暖色修正後再提亮。

如果鼻樑高且把皮膚撐薄,鼻樑側面也會看見冷色調的血管。

皮膚的薄厚會影響透明度,可以觀察自己手指指腹、指甲邊緣角質層棱角、手背指關節。幾釐米的距離,膚質的透明感截然不同。

比如顳部的膚質一般最厚,透明度最低,同時顏色也更暖。

鼻翼兩側的皮膚、被軟骨撐起的鼻頭、被駝峰(鼻結節)撐起的鼻樑以及眼皮,都會因爲質地菲薄而有微微的透明感。

保留這些膚色的層次感,才能讓畫家和建模師筆下的膚質真實,讓相機成像後的人物耐看。

©️畫畫的Eudora

現在的美人也許並不比之前醜。

如今的相機過於高清,已經有超現實觀感,也就是比肉眼看還清晰。

有些紅毯照片,已經清晰銳利如同走入3A遊戲大作裡的世界。

這對本就弱結構、重神采的東方美人來說並不公平。

讓大家無限懷念的舊日美人,即使去掉厚古薄今的審美習慣,也存在老相機的加成。

膠片時代的人美在高反差度的自動磨皮,或油畫般的調色帶來的柔和光暈。

94年慈善賽車會

千禧年的相機還勉強有些畫味,膚色色調大多偏黃,清晰度幾乎與肉眼持平。

06年的紅毯

04年慈善賽車會

特別是佳能相機自帶的磨皮效果,雖然有些過時,但會讓面孔置於記憶客廳裡的溫暖燈光下,親切、曖昧。

而如今很多人喜歡的阿寶色濾鏡與紙片白審美,消滅了膚色的層次感,讓美感降維。

粉絲後加的高濾鏡圖是重災區

並不想做一個審美守舊的人,氧叔只是想給大家提供一個觀察膚色的角度,幫助大家建立理性的膚色審美,然後或許我們能從平白單一的紙片白審美中解脫出來。

02

深膚色的層次感

另外,對紙片白的過度追求,也容易讓大家上鏡更顯胖。

都知道鼻子臉頰沒有陰影會額外顯得塌或胖,那換成軀幹也是一樣的。

熱巴穿上黑色網紗袖,才發現原本勻稱的手臂居然這麼瘦

此時適當美黑反而容易顯得人更有質感。

比如vogue紅毯上的朱丹和林允。

朱丹這樣氣質明媚開朗、五官偏粗圓、骨架大的美人可能更符合大家對美黑臉的傳統印象。

同類型的還有寧靜、吉克雋逸、李孝利、木村光希、華莎、蔣怡等熱辣美人。

她們大多眼位偏高,臉型偏窄,氣質銳利而現代。

金喜善也曾美黑過

但林允原本偏向小白花氣質的臉,美黑(粉底液效果)之後居然也很和諧好看。

一方面她的妝造整體搭配得當,溼發和豹紋裙都在呼應深膚色的野性美。

另一方面,她的面部皮肉緊實,身體平肩長腿,完全能駕馭深膚色的現代感。

而如果你的長相和身材都偏向古典、柔軟、端莊,那可能就很難駕馭住黑皮。(只是說難度大,不是說拒絕嘗試,或許你能創造震驚所有人的新風格)

具體特徵有細長的臉型和飽滿的臉頰,身材上表現爲溜肩圓身。

比如蒼井優的臉原本美感在於有一種少女的蓬鬆感,與黑皮的緊緻美相悖。

右邊還是漂亮的,只是沒那麼適合她

那不想美黑,還有什麼增加膚色層次感的辦法嗎?

像人的手臂和腿,是360度觀看的,所以不能像鼻樑一樣加陰影。

但是可以增肌。或者在關鍵節點加腮紅、高光和陰影修飾,比如肩膀、肘關節、膝蓋。

但是一定要節制,不能顯假也不能太誇張,以至於反襯肢乾的平白。

另外,露膚度越大越需要膚色層次感,露膚度小適合潤白膚色點綴。

潤白膚色審美在高露膚度場合缺乏層次,容易顯胖(鬆軟感)。

如果是海灘或者年會穿大露肩禮服,可以考慮適當用剛纔提到的手法增加膚色層次。

如果是穿傳統服飾拍寫真,那讓膚色皎潔如玉是比較合適的。

東西方古典服裝本身都有繁瑣華麗的裝飾,此時配一截藕臂剛剛好均衡。

安格爾《布羅格利公爵夫人》

徐曉平《黛玉葬花》

而現代服飾中越是強調身體美的,越是需要皮膚和身體本身的層次感與立體感。

03

膚色與環境

膚色審美往往是環境塑造的。

觀察香港街拍,很多女孩會做巴黎畫染,輕度美黑,臉部粉底色號不會與身體脫節,整個人的配色層次豐富又和諧。

她們在香港那樣密集高聳的建築間行走,時刻觀察着如何在緊密的紅綠燈鈴聲和人流間找出一條獨屬於自己,不觸碰他人的路線。

身型挺拔,步伐敏捷,像一塊蓄勢待發的淺色焦糖。

不過深膚色並不獨屬於活力都市女郎,深膚色也可以展現人的靜謐幽遠。

比如錫金公主,深膚色反而帶來了紅土一樣的質樸美感。

在喜馬拉雅南坡的燦爛陽光下,各種誇張鮮豔的首飾不會帶來任何炫耀性的冒犯。

配上紅棕的明媚膚色,五官神情與妝造設計都像在空曠土地上純粹生長的兒童畫。兼顧成人的優雅內斂與曠野的自在。

相對來說膚色稍淺的彝族美人五官如刀刻,鼻骨高挺,神情沉鬱。

配上爲了在山間禦寒而穿的高聳羊毛袍子,像在雲霧間穿行的月光女神。

©️葉巨

原來月光美人也不一定非得面色皎潔。

睥睨人間卻毫無情緒,因美貌喚起的潮汐與迷戀都與她無關。

在望向大涼山的文化封閉和寂靜的自然風光後,彝族美人這份出世也變得合情合理,毫無做作。

何多苓筆下的彝族美人

在手機裡看比美圖,一點點黑黃的膚色,一點點粗糙的膚質都刺眼。

但脫離了掌間電子屏幕,看向各形各樣的環境與其孕育出的不同美人,纔會發現也許一切不同都有它的理由。

這麼想,網紅紙片白審美也並非一無是處,它提供了一種最簡單便捷的方式,把人的對比度拉高,讓美麗一觸即達。

只是我們還需要更多種的審美方式,以面對這個複雜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