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父母越不講道理,孩子反而越優秀?

▲ 點擊上方 “曉敏青春說 ” → 點擊右角“...” → 點選“設爲星標 ★ ”

思想家盧梭說,世界上有三種教育方式最無用: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講道理排第一,也是最最無用的教育方式。

愛講道理的父母

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沒人喜歡被說教,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排斥父母“講道理”。

原本可能並沒有那麼牴觸,但往往父母一講道理,就偏偏要對着幹了。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爲“逆反心理”。

很多家長都爲孩子拖拉不寫作業感到頭疼,而大多數人的解決方法,都是說教:不斷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要求孩子必須完成所有作業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父母的理念無可厚非:孩子已經長大了,應該能明事理了,耐心和他講,他能聽進去。

可嘗試下來才發現,孩子根本不吃這一套。

事實上,孩子並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當父母過度強調道理或者採用一種權威的、命令式的溝通方式時,孩子會感覺自己的自主性和個性被忽視,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抵抗情緒。

這個時候,即便孩子知道學習很重要,也還是會選擇故意拖延或是拒絕寫作業。

因爲他覺得自己的興趣和選擇被剝奪了,所以要通過反抗來表達不滿!

同樣的,還有穿衣打扮。

父母從場合、天氣等因素考慮,經常會用一大堆看似充分的理由說教孩子。

但孩子很可能會反其道而行:你讓他多穿點他偏少穿,你讓他把頭髮剪短他偏留長。

這都是對父母溝通方式的一種反抗,表達自己的獨立性、選擇權和控制感。

孩子出現這種“應激反應”,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因爲被說教,意味着被否定。

而當孩子不被認可,不被看見的時候,他的內心能量就會變得很低很低。

即便父母自認爲說得多有道理,孩子也一點都聽不進去,只會想逃避、牴觸、擺爛……

你說別玩手機我偏要玩;

你說抓緊寫作業我偏不寫;

你說不好好讀書沒前途我偏不信……

到最後,父母會發現,自己盡心盡力付出了那麼多,孩子卻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

爲什麼會這樣?

我的孩子怎麼了?

我究竟該怎麼辦?

困惑感與無力感,接踵而至。

父母不講道理

孩子纔會更優秀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73855定律”。

在人們進行語言交流的時候:

55%的信息是通過視覺傳達的,如手勢、表情、肢體語言、儀態等等;

38%的信息是通過聽覺傳達,如說話的語調、聲音的抑揚頓挫等等;

剩下只有7%來自純粹的語言表達。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一味地和孩子講大道理,他最多隻能吸收7%。

典型的出力不討好。

想要和孩子形成有效溝通,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管住嘴巴,千萬不要急着輸出。

而當你放下焦慮,不再急着想要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問題反而能更妥善地解決。

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父母與其站在自己的角度說教,不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引導他把事情處理好。

比如孩子沒考好,如果你一味說教,說孩子不用心不努力,說孩子不懂得體諒父母……

非但不能激發他的學習動力,反而會讓他覺得學習是爲父母而學,因而變得更加反感、牴觸、沒有動力。

但如果你能引導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並且讓他自己對結果負責,那麼反而會激發起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正面管教中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只有當孩子感覺更好的時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只有當父母放下高高在上的說教,給予孩子尊重和認同,孩子才能獲得自信,變得越來越好。

父母做好這些事

是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心理學上有一個“超限效應”,即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會引起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所以,聰明的家長不會頻繁地和孩子講道理,而是會做好這些事,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1、以身作則,身教大於言傳

孩子更傾向於效仿父母的行爲,而非僅僅聽從口頭上的建議。

因此,講道理,不如做榜樣。

比如,我們若是希望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比起反覆強調讀書的重要性,不如自己拿起書本,沉浸在閱讀中,更能激發孩子對讀書的興趣。

2、少說“但是”,多說“而且”

“但是”意味着否定,剛誇完孩子,來一句“但是”,鼓勵的話全都白講了。

可以試着多用“而且”來進行遞進,既有鼓勵,又有期待。

比如,孩子語文考得不錯,但數學沒考好。

不要說:這次語文很好,但是數學還要加把勁。

應該說:這次(不但)語文很好,(而且)學習勁頭也很足,只要保持下去,相信拿下數學也不是難事!

3、給予選擇權,培養自主性

當你覺得必須要講道理的時候,可以講,但也要允許孩子不願聽。

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講的話就是絕對真理,孩子必須要服從。

只有給予孩子選擇權,才能培養他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才能讓他學會自己承擔結果。

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說:“教育不是灌輸的過程,而是點燃火焰。”

作爲父母,我們要做的,一定是用愛讓孩子對生活永葆熱情,而不是早早就冷了他的心。

如果您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出現厭學、抑鬱、沉迷手機等問題,

可以和我們的老師聊一聊,

我們會第一時間幫您解答困惑~

和老師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