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長江流域高溫遲遲不退

9月2日,武漢市氣象臺發佈了高溫橙色預警,當天全市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在37℃以上,局地可達39℃,此前一天,黃陂區鄭店站監測到了42.5℃的高溫。在上午10時的全國氣溫排行榜上,湖北赤壁更是以37℃位於第一。

由於高溫天氣影響,四川自貢市、樂山市、南充市、遂寧市、瀘州市、資陽市、達州市以及重慶、南昌等多地教育部門宣佈延遲至9月9日開學。

武漢市氣象臺預計,未來一週我市將維持高溫天氣,至9月9日,最高溫仍將在36℃至38℃之間徘徊。

■ 今年三伏多地白天夜晚連軸“煎熬”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三伏,全國平均氣溫達到23.24℃,成爲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史以來最熱的三伏。

今年我國南方地區高溫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浙江、上海、江蘇、江西、重慶等多地部分地區高溫日數達25天以上,較常年同期偏多10至15天,超過250個站次追平或打破當地單日氣溫極值。

其中,杭州三伏天高溫日數37天成爲全國三伏高溫省會城市“耐力”榜第一,武漢則以31天高溫日數排名全國第四,重慶、上海、南京、南昌、長沙、福州等城市悉數上榜。

不少地方體驗了白天夜晚連軸熱的煎熬,空調幾乎天天加班。重慶憑藉32.2℃的最低氣溫,成爲夜間最熱城市。南昌(32.1℃)和南京(31.8℃)都打破了當地觀測史夜溫最高紀錄,上海(32.1℃)追平當地觀測史夜溫最高紀錄。

9月2日,中央氣象臺發佈的氣象公報顯示,9月1日,陝西中南部、四川盆地、貴州東部及黃淮中西部、江漢、江淮、江南、華南中北部等地出現35℃~38℃高溫天氣,陝西南部、四川東北部、重慶、湖北西部和東南部、湖南西北部、江西西北部等局地40℃~42.6℃。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山東、陝西等省(區、市)248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最高氣溫突破9月曆史極值。

■ 氣候專家:三大因素疊加導致極端高溫

9月2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國家氣候中心原首席專家任國玉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武漢、重慶、上海、南京等城市所處的長江流域,包括四川盆地,今年夏季伏旱期間高溫持續的時間和強度,的確異於常年,且還將至少持續一週,階段性大氣環流異常引起的雲量和降水極端偏少,加之空氣幹潔,導致地面陽光照射十分強烈,是形成這一氣候現象的直接因素。

任國玉說,最近一個月我國長江流域的極端高溫,主要受到高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南亞高壓共同影響。兩股高壓都十分強盛,並且幾乎連爲一體。在高氣壓控制的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天空晴朗少雲,不易成雲致雨,太陽輻射強,近地面加熱劇烈。由於今夏高壓系統異常強大且穩定維持,受其影響,極易形成持續性異常高溫天氣。

由於伏旱期間降水極少,加上此前梅雨期江北和四川盆地降水量也明顯偏少,導致土壤含水量很低,熱量無法通過水汽蒸發消耗,大部分用於加熱了近地面空氣,進一步增強了高溫熱浪的強度,形成了惡性循環。

任國玉表示,除上述因素外,我國長江流域空氣質量的持續提升,對近期高溫也有一定影響。例如,過去四川盆地空氣污染比較重,天空經常霧濛濛的,陽光難以直射地面。這些年經過空氣污染治理,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空氣變得更乾淨了,陽光直射地面,地面加熱更強,在大氣環流等因子異常的情況下,白天地面氣溫也會更高。

根據預計,9月中旬以後,全國的高溫現象將顯著緩解,秋涼可待。

近年來,我國大範圍高溫熱浪事件呈現增多增強態勢。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加劇,近年我國高溫天氣呈現出首發日期提前、發生頻次增加、累計日數增多、影響範圍變廣、綜合強度增強的特點。

全國區域高溫過程累計日數呈顯著增多趨勢,平均每十年增加4.8天。同時,平均影響範圍不斷擴大,1981—1990年平均影響258站,2011—2020年間則平均影響328站。區域高溫過程平均強度以每十年6.2%的速率增強。(記者劉海鋒 通訊員陳聲超 甘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